第一部分 建筑基础知识(一)
(编著:赵传先)
一、房地产的相关概念
1.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2.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这个比值越小,意味着小区容纳的建筑总量越小,居住生活质量就会越高。
3.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楼间距:东西向楼间距为1:1,南北偏东为1:1.3,南北向为1:1.5。
5.建筑层高:层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每一层的高度国家在设计上有个要求,这个高度就叫层高。具体地说,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或下表面)到相邻上层楼板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间的竖向尺寸。《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I100-87)中规定,住宅的层高采用下列参数:2.6米、2.7米、2.8米。净高则是指层高减去楼板厚度的净剩值。
二、房屋建筑分类
(1)从构成房屋建筑结构的材料分:
①木结构(老楼,一般为1——2层建筑)
②砖木结构(老楼,一般为1——3层建筑)
③砖混结构(一般为6或7层建筑)
④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为8层以上的建筑)
⑤钢结构(纽约市贸大厦)
(2)从房屋层数高度分:
①低层 1~3层(木结构、砖木结构)
②多层 4~6层(砖混结构)
③中高层 7~9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④高层 10~30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⑤超高层 40层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3)按房屋建筑耐火性和耐久性程度分:
①一级 100年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②二级 50~100年以上(砖混)
③三级 25~50年(平房)
(4)房屋建筑用途分:
①生产性建造
②居住建筑
③公共建筑
三、房屋建筑结构
(一)房屋建筑结构
1、房屋建筑构件
一幢建筑物一般是由基础、墙体(或柱)、楼地层(或梁)、楼梯、屋顶、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2、房屋承重结构的基本构件类型
(1)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包括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承重的主要结构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主要承重部件为梁和柱)。
(2)砖混结构
承重的主要结构采用梁、柱和墙体建造 。梁和柱是指砖混结构房屋楼板及梁是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体是用砖或砌体建筑的。
(3)砖木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采用砖、木建造的。
(4)其他结构:(简易结构)
承重的主要结构采用竹、砖石、等材料建造的简易房屋。
3、地基与基础
(1)地基
※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叫地基。整个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来承受。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地基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叫地基容许承载力(也叫地耐力)。当基础对地基的压力超过地基容许承载时,地基将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甚至地基土层会滑动挤出而破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保证基地压应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因此,加大基础底面积可以减少单位面积地基上所受到的压力,即地基承载力不变时,房屋总荷载愈大,基础底面积也应随着增大。
※地基土由于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别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一般均可作为天然基础。
人工地基指土层的承载力差(如淤泥、人工填土等),直接在其上面建造房屋时,缺乏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必须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加固地基常用的是压实法、换土法、挤密法。
(2)基础:
※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房屋的最下部位,直接作用在土上并埋入地下,即是房屋的墙或柱埋入地下的扩大部分,称为基础。基础用来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的类型:
①.刚性基础。适用于6层或6层以下的砌体结构且基础宽度小于2.5米。
②.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
③.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④.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⑤.柱下条形基础
⑥.筏板基础
对多层和高层建筑,当地基土质差,采用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时或当建筑物要求基础具有足够的刚度以调节不均匀下沉时,可采用筏板基础。
⑦.箱型基础
⑧.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钢桩、组合材料桩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
A.
条形基础:
B.
独立基础:
指呈独立柱墩形式的基础,是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柱下基础的主要形式之一。
C.筏板基础:又叫满堂红,一般为50CM厚,对多层和高层建筑,当地基土质差,采用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时或当建筑物要求基础具有足够的刚度以调节不均匀下沉时,可采用筏板基础。
当柱荷载或柱距较大时,为增大筏板基础的刚度,可沿柱轴线做增厚的勒梁,成为梁板式基础。这种基础适用于高层框架结构。
D.箱型基础:用于高层建筑。
E.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钢桩、组合材料桩
*多层住宅七层及其层以下可采用砖混结构,可根据地基情况采用柔性基础、筏板基础,如需要与桩相结合。
*中高层住宅可采用框轻结构、框剪结构,根据地基情况采用柔性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如需要与桩基础结合。
*高层住宅可采用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根据地基情况采用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并与桩基础相结合。
4、墙体
(1)墙的分类:
按平面位置:外墙和内墙
按墙的方向:纵墙和横墙
通常纵墙间的间距为房屋的进深,横墙间的间距为房屋的开间。
按墙的受力分: 承重墙:
非承重墙:
5、楼层、地面
楼层类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层 、木楼层。
按施工方法:现浇、预制。
6、楼梯
(1)楼梯组成:由楼梯段、平台和中间平台、扶手、栏杆(或栏板)。
(2)楼梯形式:直跑式、双跑式等。
(3)楼梯的使用性质: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消防楼梯
7、屋顶:屋顶由屋面、屋顶承重结构、保温隔热层和顶棚组成。
(1)屋顶类型
①平屋顶:
平屋顶的坡度很小,一般采用3%以下,上人屋顶坡度为1%--2%。
②坡屋顶:坡度较陡,一般在10%以上。
③曲面屋顶:一般用在大跨度的大型建筑。
(2)平屋顶小石子保护层屋面作法如下:
①禹王改性沥青防水层
②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③1:6水泥焦渣最低处30厚,找2%坡度,振捣密实,表面抹光
④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50MM厚。
⑤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从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可分为结构强度、温度、沉降几大类。
裂缝是否有害与裂缝出现的部位、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裂缝的宽度和长度有关。裂缝如出现在结构性部位且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均较大则为有害裂缝。砖混结构以砖砌体和楼板(可分为现浇和预制)为受力结构,因此在砖厚大于240的砖墙以及楼板上出现的裂缝均属于结构性裂缝,但如果表面抹灰开裂而砖体及楼板本身并未开裂则不属于结构性裂缝。框轻结构以梁、板、柱为受力结构,若非表面抹灰裂或填充砌体裂缝则属于结构性裂缝。混凝土裂缝宽度小于0.3mm即使出现在结构性部位也非有害裂缝,但应注意其发展。
为避免结构强度原因造成裂缝应在设计中保障混凝土构件尺寸、标号、配筋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该类裂缝危害最大。
温度裂缝分类较多。主要措施是作好屋顶保温,并按规范要求设置温度缝。砖混现浇板小于50米预制板小于60米设一道。框轻现浇板小于55米,预制板小于75米设一道,实际工程中还应尽量减小。
沉降缝是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在房屋的下列部位中宜设置沉降缝。
1、屋建在明显不均匀填土地基上或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2、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3、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4、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5、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温度裂缝基础不断开,沉降缝基础相应位置断开。实际工程中两缝常合二为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