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17日播出:拔去病痛一身轻(11)

(2009-07-20 01:10:41)
标签:

走罐法

拔罐法

督脉

大椎

健康

分类: 节目预告

一、感冒

1中医怎样认识感冒?

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中医把感冒主要分为风寒、风热两种证型。

风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暑湿证(发生在夏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但汗出热不得减轻,头昏头胀,常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2、拔罐法如何治疗?

1. 走罐法

取穴:督脉、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

操作:涂抹姜汁或风油精等,由上向下循经移动,施以轻吸快推术,至局部潮红并有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适用于各型感冒

2.闪罐法

取穴:背上部督脉、膀胱经

操作:皮肤明显潮红,患者感觉背部温热感为度。每日1-2次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3. 留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大杼、背上部督脉、膀胱经

操作:一般先采用闪罐法,操作3-5遍后;

再取大椎、风门、肺俞留罐,并在背上部督脉、膀胱经上,采用排罐法;

留置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2次。症状明显缓解后改隔日1次。

4.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

操作: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然后在穴位上拔火罐,留罐10分钟,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

本法适用于风热型感冒。每日1次。

2.急、慢性气管炎

急慢性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慢性气管炎好发于秋冬两季,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拔罐治疗?

取穴:背部膀胱经两侧由大杼穴至大肠俞穴

治法:走罐法+ 留罐法。

先在皮肤上涂以凡士林或姜汁,用闪火法吸拔,然后沿经脉循行路线来回走罐,拔至皮肤出现潮红且隐见出血点;

再将火罐吸拔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处,留罐约10分钟左右。

急性气管炎每日1次,慢性气管炎隔日1次。

3.支气管哮喘

在急性期,典型发作前,常有咳嗽、胸闷、喷嚏等先兆症状,也有在夜间突然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喉中痰鸣,口唇爪甲紫绀,不能平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持续数日才逐渐缓解。

中医认为,本病之基本病因为痰饮内伏。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偏嗜咸味、肥腻或进食虾蟹鱼腥,以及情志、劳倦等,均可引动肺经蕴伏之痰饮。

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常,而发为痰鸣哮喘。

拔罐治疗

取穴:主穴:大椎  肺俞  膏肓

配穴:脾俞  肾俞  膈俞

操作:

留罐法:主穴至皮肤起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

配穴留罐5-10分钟。

每1~2星期拔罐1次,症状控制后改为2个月拔罐1次,如1年后不发作,每年夏秋季拔罐2~3次,以巩固疗效。

刺络拔罐法,急性期每日1次,缓解期每周2次。

    走罐法:督脉、膀胱经

4.肺炎

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

肺炎常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属于肺经的热证、实证、急证,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以宣肺泻热为主。

拔罐治疗

1.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杼、身柱、肺俞、孔最、肺部罗音相应皮肤区域

操作:先在以上部位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在点刺部位,留罐5-10分钟,每日一次。

2.走罐法

取穴: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督脉

操作:在背部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由上向下循经移动,施以轻吸快推术,拔至至局部潮红并有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3.留罐法

取穴:大椎、肺俞、身柱、肩胛区

操作:在以上穴位先行闪罐,致局部皮肤潮红,再将罐留置于穴位上,一般留罐5-10分钟,以皮肤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