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以前瞻性战略擘画赢得国际经济外交主动(3-29)
(2010-03-29 15:29:15)
标签:
汇率经济外交战略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 |
以前瞻性的战略擘画赢得国际经济外交主动
兴业银行
近期,人民币汇率战硝烟再起。回顾2005年汇改之初,我国提出了“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三性原则”。客观说来,“主动性”原则似乎从来没有实现,每次升值启动其实都不过是随美国压力起舞。一句话,在汇率问题我们其实一直都没有主动过。
很多人将汇率问题上的被动归之为“一次性升值到位”或是“渐进升值”的策略选择问题。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细节而忽略造成被动的大格局。在笔者看来,如果不从战略上解决问题,技术性的调整无助于被动态势的改变。
2、被动的不只是汇率
回顾此前中美经济外交经历,被动的还不只是汇率。较早的有中美“最惠国待遇”,每年一审,我们苦不堪言,试图通过加入GATT来“解套”。终于,在作出了大大超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让步后,最终战战兢兢入世成功。本以为从此获得了自由身,但随后,美国又抛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套子”,并在日常辅之以IMF的双边磋商、美国财政部报告(一个国内财政部门的报告,已被成功地塑造为一个具有强大治外法权和外交影响力的工具),时不时给中国施加巨大压力,此套我们虽屡解但目前仍不得脱。此套未解,又来一套,那就是“碳排放”……
环环相扣,套套相连!我们则解套不迭,无暇他顾!
3、被动的根源在于战略擘画的欠缺
之所以被动,是因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我们很少想着未来可能有压力的时候,很少主动、前瞻性地思考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出路。虽然早在2009年9月,中央政治局就明确提出了“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我们自己的行为显然还没有随之调整到位。
其实,在G2和Chinamerica被美国塑造出来之后,即使中国自己想继续韬光养晦,实际上别人也已不会再给你低调的机会了。我们如果此时继续沿袭以往的思维和外交模式,只会越来越被动。
各国国内民法的一个原则就是:自己的权利要自己去主张!如果自己不主张权利,你的权利被侵占正义也不会站在你一边!在国际外交上同样如此,你不主动以必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他国自然不会主动送上来!
如果说过去我们缺乏主动出牌的条件,那么,在当今中美相互依赖程度大大超过以往的情况下,中国主动谋划并争取主动出牌已具备一定可能性。
4、一个鲜有的成功小插曲
在2007-2008年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美方继续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但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当时表示:美国金融市场更不开放,一些中资银行申请在美开设分行,长期未能得到美联储批准。此后不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在美设分行获得批准。
5、主动权可以通过前瞻性的战略擘画增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战略不同于阴谋,阴谋被揭穿之后便失去了号召力!但战略则不一样,即使你明白了其意图,在很多时候也依然无可奈何,对其在第三者面前的声誉也不会有任何损伤。
美国人深谙此道,并不乏成功例证。比如,“9.11”之后,美国立即高举“反恐”,结果成功号令天下——恐怕任何一个合法政权都不敢承担“支持恐怖主义”的名头——具体恐怖主义和恐怖组织如何理解和界定?应该打谁?那已经是一个大旗下的细节问题了。
“碳排放”,英美通过对气候数据的人为选择,成功构造了从化石能源到碳排放,在到气候变暖和人类毁灭的科学链条,从而在依然出现重化工业及其之前时代追赶着面前树起了短期内难以破除的路障,并为自己主导产业提前开拓出了巨大市场。现在全球气候研究的权威机构在英国、新能源技术领先的是美国,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风能发电厂,却是在中国,令人深思!
人民币汇率,美国目前成功构造了从汇率低估、到全球失衡、到危机形成和阻碍全球复苏的逻辑链条,而我们至今缺少有深度的舆论反击和有效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