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对跨境资本交易抱太高期望
——专家热议跨境资本交易监管新动向
本报记者 杨成万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将逐步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此举引发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鲁政委:将使A股估值与国际“接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所提及的逐步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是一个长期性的发展方向,而并非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其意义在于确定了今后我国政府对跨境资本交易监管的政策取向。
“但从短期来看,管理层不会对外汇管理有太大力度的松动。”鲁政委的理由有:一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如果放开的口子开得过大,不排除境外“热钱”大量涌入境内,滋生资产价格泡沫;二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出口行业面临着走出底部的艰难历程,如果此时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会使其“雪上加霜”,拖累其复苏进程;三是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还意味着我国境内资金更大规模地流出境外,通过兼并企业,收购企业股权,开办实业等形式实现境外投资,但客观地讲中国企业还缺乏境外大规模投资的实战经验,短期内不要“一哄而起”。
对于跨境资本交易将逐步放宽给股票市场带来的效应,在鲁政委看来,最大的影响不在于热钱涌入时股价暴涨;当“热钱”撤走时,股价暴跌。而在于使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与国际股市趋于一致,相信今后“A+H”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差距不会太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A股将面临着折价的可能。”鲁政委坦言。
不过,鲁政委同时告诉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的表态到实际实施,再到资本市场作出反应,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同时,无论境外资金进入我国境内,还是境内资金流出我国境内,还将受到其他相关部门如央行银监局、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的监管,因此,其效果尚待观察。
李大霄:将使QFII、QDII规模增大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的表态来看,逐步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是有条件的,而目前符合条件的进出渠道不外乎因出口业务需要的资金流入,因进口业务需要的资金流出;因QFII的资金流入,因QDII的资出流出等。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而发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但毕竟不是主流。
对于放宽跨境资本交易限制对QFII、QDII的影响,李大霄是这样看的,一是会降低QFII、QDII的进入门槛;二是QFII、QDII的规模限制会放宽。QFII规模增大后,会增加进入股市的资金量,使其成为在A股二级市场上的主力军;而QDII规模增大,意味着境内居民可以通过专业理财机构分享境外资本市场的成果,当然,也承担相应的风险。
李大霄告诉记者,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的表态和我国外汇监管方尚是一致的,要真正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从2010年看,仍是在监管中完善、改进,特别是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进行监管,因此,不宜对跨境资本交易抱太高的期望值。
黄祥斌:“赚钱效应”牵着“热钱”走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认为,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固然是好事,但境外热钱会否进来、境内热钱会否出去则要看“赚钱效应”如何。
黄祥斌进一步分析说,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于境外市场而言确实存在一些投资机会。首先是息差。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我国为2.25%,而美国为0.25%,相差200个基点。虽然澳大利亚已连续4次加息至4%,但美国仍维持上述利率水平,这难免有“热钱”流入中国境内套息。
其次是利差。同样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场的价格大大高于香港H股价格,如果国际板市场开通,不排除大量的H股回归,因为可以卖个好价钱。
第三是资产价格。这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价格上,如果说QFII进入中国境内能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的话,那么,那些通过“灰色渠道”进入中国境内的“灰色热钱”,则不会拘泥于股市,什么赚钱投什么,其中,房市是他们的首选对象。
在分析了上述现象后,黄祥斌说,一方面短期内监管仍是主基调,不要期望境外热钱进来会推高股价、房价;另一方面,境外热钱在给境内市场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将带来风险,一旦撤出将造成暴跌。
从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将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要学会用全球性的眼光来分析股市,把握机会和控制风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