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进口出口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 |
11月份进、出口将正增长
鲁政委
工作日的多少一直是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其对于进口的影响较出口更加显著。因为海关实行一周“5+2”的工作模式,节假日和周末仍有一定数量的出口和少量的进口。今年10月工作日较9月减少3个,工作日环比大幅下降是本月进、出口环比(未季调)较低的主要原因。若考虑工作日因素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对同比的影响后,10月进、出口量与9月相比仍基本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出口方面,10月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非常强劲,服装鞋类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虽然10月工作日显著减少,但占我国出口85%以上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与9月大致持平,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继续延续了9月份的强劲增长势头(见图表4)。而根据季节性规律,我们预计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在11月将进一步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见底企稳的实际情况。服装、鞋类10月出口同比为-16.3%、-8.8%,跌幅较9月显著扩大6.9及4.7个百分点。由于价格下降,10月钢材出口量继续上行,同比跌幅较上月缩窄11.2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原油、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量继续增长。从进口绝对量看,除原油、汽车及其底盘进口量继续上行外,其他主要产品进口量均季节性回落。从同比增速看,原油、汽车及其底盘同比增速继续上行,成品油及大豆进口额跌幅亦大幅收窄14.8%和45.7%。这与当前国内汽车销售持续火爆、此前出现的成品油提价预期、临近年底食用油使用高峰等情况一致。
3、分国别情况看
对欧、美出口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对日本、东南亚同比跌幅再次扩大。对美国同比跌幅显著收窄4.4个百分点至-9.9%;对台湾省出口跌幅收窄11.6个百分点,并出现了12个月来同比增速首次转正;对欧盟同比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至-14.9%;对韩国、印度出口亦显著收窄3.6和4.3个百分点。对日本、东南亚跌幅再次扩大4.4和3.1个百分点。除欧盟、韩国外,对以上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均好于整体出口跌幅。
但如果排除个别月份波动,我国出口已明确显示出在第二季度见底后的回升态势。这与全球经济自第二季度后开始出现见底回升的总体态势基本一致。当然,人民币有效汇率自第二季度末开始出现贬值,也便利了出口的恢复。除美、东南亚外,我国对其他主要经济体进口跌幅均再次扩大。本月对美国、东南亚进口分别小幅收窄2.6和0.9个百分点,对欧盟、日本、印度进口跌幅再次大幅度扩大13.1、11.9和11.7个百分点。
11月进、出口同比实现正增长可能性较大。在外部环境继续好转、同期基数下降、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维持低位等三大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我们预计,11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速都将实现首次正增长。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回升至2%以上,而进口甚至可能实现20%左右的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