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四因素可望支撑美元延续强势(2008-11-7)
(2009-03-07 17:06:32)
标签:
美元汇率杂谈 |
www.stockstar.com 2008-11-7
9:21:00 鲁政委 中国证券报
第一,周期经验显示美元此前或已见底。自1973-2002年间,美元经历了4次升/贬值的半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6.8年。而自2002年5月开始的本轮美元贬值,截至2008年4月,持续了约6年时间。根据历史平均值,其可能意味着一轮美元贬值的半周期已在今年4月份离我们而去,而未来美元将会展开升值半周期。
第二,新兴市场增持美元可能令美元延续强势。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危机不断加深,大量国际资本从其它地区撤出,由此导致冰岛、中南欧国家、俄罗斯、韩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等已出现货币危机或面临巨大货币危机压力。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截至10月份的全球外汇储备统计排名中,俄罗斯和韩国仍以485亿美元和212亿美元分列第三和第七位,他们竟然也没有免于货币危机的威胁。这一方面说明,原本认为排名前十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当比较安全,但一旦危机来临却依然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也显示,除去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外的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其实并不高。无论是哪个方面,都将促使新兴市场国家修正此前对适度储备水平的认识。实际上,大量经验研究均一致观察到,当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出于预防性需求,受到危机波及国家的储备水平相对以前普遍大幅提升。这也印证了蒙代尔很早就提出的逻辑: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越差,各方对美元的需求就会越强。如果这样,可能在金融机构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告一段落之后,新兴市场国家增持美元的需求可能会接过延续强势美元的“接力棒”。
第三,利率前景利于美元走强。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00%,继续降息空间极为有限。而除日本外的其它国家基准利率水平均尚处在相对较高水平,未来还有较大降息空间。在全球各国经济同步走弱背景下,降息空间更大的货币无疑应具有更大贬值压力,而降息空间较小的货币则贬值压力相对较小;如果进一步拉长视界,当前已接近触底的联邦基金利率,恰恰意味着未来美元最有可能率先步入升息周期,由此可能构成预期美元维持强势的因素。
第四,相对财政状况难以判断。虽然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经验似乎符合“赤字水平越高美元越弱”的经验规律,但是这一规律在1967-1984年之间则不仅完全不适用,而且反倒观察到的是二者同向变动,即“赤字规模越大,美元越强”,这似乎是个无法解释的悖论。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恰恰是在这段时期内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作为类似当前次贷一样影响全球的大事件,与此相关的美国赤字升降,可能只不过是反映了其它国家也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困难和状况。如果这样,那么,当前的金融危机在使得美国赤字大幅攀升的同时,欧洲、日本甚至主要发展中国家同步参与稳定金融市场的行为,也预示着所有主要国家的赤字必将同步快速上升。如果这样,决定美元汇率水平的可能就应是其相对财政状况。也就说,美国财政赤字的攀升未必就会令未来美元转弱,而很有可能在“矮子里面挑将军”的逻辑中,使美元能够得以继续延续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