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

(2019-05-20 14:50:53)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我认为以下几点做的较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出现一些规则与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给它们分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测量束手无策时,我又出示了两个装有同样体积的水的杯子,一个杯子中放入土豆,另一个杯中放入红薯,让学生比较谁的体积大,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课后,我又提出一个要求: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测量一下老师的体积,再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注重过程,自主建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我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一种是会变形的物体,直接通过变形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算出它的体积。另一种是不易变形的物体,如石头、土豆、等,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这些物体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实际,得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案。我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最后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把学 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3、及时评价,促进和谐。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肯定其每一点成绩,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数学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孩子的成长印染亮丽的人生。  

当然本节课还存有遗憾:

   (1)在学生汇报各种测量方法时,要及时给学生进行在总结提升,让学生明白“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等于下降的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这样就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其中的道理就更清楚了。

  (2)能再加强操作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就更好了。

    (3)学生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利用容器中的数据进行直接测量,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利用“底面积×高”的方法,偏离了本节课的目标。因此,在关于测量仪器,我们做了如下修改,把量筒、量杯上的刻度用彩色纸全部遮盖,设计一把直尺,起点是0刻度,方便学生上课操作。另外,学生展示本组测量过程时,尽量使用备用仪器,不让自己的仪器搬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