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绿树临风
绿树临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345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日记:读张克奇《让文学之光照亮生命》札记

(2024-10-16 15:55:21)
分类: 读书日记

                   读张克奇让文学之光照亮生命札记

 

文中张克奇先生围绕文学创作的根系应该扎在哪里、应该怎样去写作、关于如何阅读”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引经据典,分享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感悟。

张克奇的散文创作,主要集中在情感类、人生体悟类、市井万象类三个方面。他在多年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散文观:以情愫打动人,以意境感染人,以哲思引导人,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是散文的生命所在。他认为:真正好的散文,是静水流深的仪态,上善若水的清明……重要的是应蕴含着一股直击心灵的力量。

张克奇认为,写作的根系要扎在现实生活里,根系扎得越深,就越能汲取到更多的素材和营养。写作可以虚构,可以魔幻,就像莫言但这些虚构和魔幻化处理也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之上。

他说:“只有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素材,才是鲜活的,有生气的。”写作者一定要敏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和感受,随时捕捉生活中的鲜活信号,提炼创作成文学作品。他谆谆告诫,写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事情,好的写作素材,就在你身边,就藏在身边的角角落落里当你有了一个好素材时,一定要精心打磨,尽量把它打磨成一个有分量的东西,不要把这个好素材浪费掉了,否则是非常可惜的。

他说:我现在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就是你写的越多,就会发现可写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你写得越少,就会觉得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写,才是硬道理。光空想、或者光停留在口头上坐而论道是不行的。只有写的多了,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将各种写作技巧融会贯通融为一炉,达到看似无技巧实则大技巧的境地。

“应该怎样去写”部分,他说:素材有了,你要是不加取舍,只是把这些素材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流水账一般,肯定不成个样子。有位老作家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她说:文学作品不是粮食,粮食只是创作的素材,文学创作就是要把粮食酿成酒。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张克奇说:“创作一定要树立‘打深井的思想,选定一个素材就像去挖一口井,能多刨一镐就竭尽全力地多刨一镐,能多挖一锨就孜孜以求地多挖一锨。挖得深了,总能挖出一点跟表层不一样的东西,所有好的文字背后都隐藏着一颗虔诚、深情和锲而不舍的灵魂。

他以人来类比,具体阐述了好散文的特征:一是文章的主旨好比人的灵魂,一定要高尚高贵,一定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文章的题材好比人的心脏,一定要强劲,有力量;三是文章蕴含的情感好比人的血液,贯穿文章始终;四是文章的细节好比人的经脉,细节最能打动人,触动人;五是文章的结构好比人的身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恰到好处;六是文章的语言好比人的脸蛋,一定要漂亮;七是文章的题目好比人的眼睛,要意蕴无穷。

他说:一定要记着把小事情当成大事情来说,把小情感当成大情感来写,找好个人情感、思想与别人、与社会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容易引起别人的同频共振,引起共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感”“通感”没有细节一切就等于零、一切归于零。贾平凹的散文,他要写就写的非常具体,让人感觉犹如身临其境。叙事精致、细节绵密,用词准确、生动,非常饱满。

张克奇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莉的话,进一步阐述什么是好散文。张莉教授的原话是:真正的名篇,在于写作者能否“我”之所见、“我”之所感、“我”之所想变成“我们”之所见、“我们”之所感、“我们”之所想,能够真正地做到既“有我”又“忘我”,真正做到“物我两忘”的既“有我”又“无我”。好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起我们长久的跨越时空的共鸣。

张克奇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凝练,他说文学语言一定要经历千锤百炼,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本之上,要出味道,出感觉,出精神。写作者要善于做语言大师。把文字比作灯,灯发出的光,才是重要的。语言不在多,在于精,在于有味道。”他例举孙犁、梁实秋的文学语言加以说明“孙犁食粥缩脖而啜,实秋赴宴鼓腹而出”

作品写成后常常要放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经过多次修改打磨才敢拿出来示人。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缓则贵”

张克奇继续说:“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在多观察多思考和多写多练上下功夫。若非要说有什么捷径可走,那就是大量阅读,从别人的作品中领悟技巧,学习方法,开阔视野和胸怀。”关于如何阅读,他指出两点:一要读经典作品“读书要注意养眼养心,低水平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去看。

                                                                                                                                 2024年10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