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黑洞”,信息真的会消失吗

标签:
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商战杂谈 |
分类: 金融科技科普科幻 |
——连光都无法逃脱,被黑洞”逮捕“的物质去哪儿了?
文/陈思进
1月29日,MIT(麻省理工学院)报道,天文学家发现18个黑洞正在吞噬附近的恒星,即已经确认了18个新的TDEs(潮汐破坏事件)——当附近的恒星被潮汐地引入黑洞并被撕裂的极端事件,这些发现使得已知的近宇宙TDEs数量翻了一番;而就在不久之前,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它们潜伏于离太阳仅150光年远的毕宿星团附近。这些黑洞可能在数百万年前从稠密的星团中喷出,随后在星系内独自游荡。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其性质和信息守恒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近几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四次颁给了与天体物理学有关的科学家,其中两次直接涉及黑洞。特别是在2020年,罗杰·彭罗斯、安德烈·海姆和雷纳德·吉尔曼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对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即黑洞的理论发现而获奖。其中,罗杰·彭罗斯的获奖被普遍视为向他多年合作伙伴、已故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致敬,因为黑洞形成的理论预言中霍金有重要贡献。
我曾在《华为的活力之源“熵减”中的熵是什么?(下)》(《科普时报》2019年08月23日第3版: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19-08/23/content_429145.htm )一文中,在介绍了熵的概念之后,提到了霍金曾在研究了两年“黑洞是否有温度”后,最终,提出了霍金辐射的重要贡献:黑洞确实有温度,且会发出热辐射。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黑洞发出热辐射,它可能会完全蒸发,那么黑洞吞噬的所有物质信息是否永远消失呢?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信息是否守恒的大战。本文将简要介绍黑洞的形成、性质以及它们是否违背信息守恒定律的争议。
在宇宙的深处,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天体,它的引力极其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这就是黑洞,一个引发科学家们长期争论的天文现象。而在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关于信息是否守恒的问题。
黑洞的诞生
黑洞的形成源于恒星的演化。当一颗恒星燃尽了核燃料时,它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引力坍缩。这个过程的结果可能是超新星爆炸,也可能是形成黑洞。黑洞是一种极其紧凑的天体,其引力场极强,使得周围的一切,包括光,都无法逃脱。
黑洞的奇异性质
黑洞有一些令人惊奇的特性。首先,黑洞有一个特定的边界,称为事件视界,穿过这个边界的物体将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其次,黑洞内部存在一个称为奇点的点,其密度无限大,物理规律无法解释。这使得我们对黑洞内部的性质充满了猜测和疑惑。
信息守恒的争议
信息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表明物质的信息不能被永久消失或破坏。然而,当物质进入黑洞后,我们似乎失去了关于它的所有信息,这引发了科学家们之间的争议。黑洞是否违反了信息守恒定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霍金辐射的发现
在1974年,霍金提出了一个有关黑洞辐射的理论,即霍金辐射。根据这个理论,黑洞并非完全黑暗,而是会发射一些微弱的辐射。这意味着黑洞会逐渐失去质量,并最终蒸发殆尽。霍金辐射的提出为信息守恒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家们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探讨其真实性。
信息保护的新理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黑洞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理论逐渐涌现,试图解决信息守恒的难题。量子引力理论、弦理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理论试图在量子层面揭示黑洞内部的奇异性,以及信息是否真的在黑洞内部被永久丧失。
小结
尽管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黑洞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信息守恒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这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推动我们对黑洞和宇宙本身的认识。在这场“黑洞:信息守恒的大战”中,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试图揭示宇宙中这个引人入胜的谜团的真相。
2023年元月29日写于上海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