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2023年逝去的十个灵魂
(2023-12-25 06:11:49)
标签:
陈思进金融商战杂谈绝情华尔街 |
分类: 文化影视传媒 |
距离2023年结束,只剩下7天,昨天我们回顾了全年的五大热点事件《2023,无法撤回》。
这一年,这个世界失去了许多有趣而深刻的灵魂。他们曾以不同的方式闪光,以深邃思想、突破性创造成为各自领域的领路人。
“斯人已去,遗泽长存。”
今天用这篇图文纪念这些可敬的人,分享给大家:
作 者:巴九灵来 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图片
基辛格(1923—2023) 100岁
图片
11月29日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美国战略外交大师基辛格离世
他的生命定格在100岁
基辛格生于1923年
是德国犹太人
15岁挣脱纳粹魔掌
逃到美国后赴哈佛深造
创造了校史最长本科论文
1969年基辛格进入白宫
成为尼克松政府的“幕僚长”
后晋升为福特政府的国务卿
自此他扮演苏秦式的角色
为美国利益和全球战略合纵连横
基辛格曾有一个著名论断
谁控制了石油
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谁就掌握了世界
他的均势战略和“绥靖”思想
让世界产生了冲突
也缔造了和平
他的一大成就
是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1年秘密访华后
他百余次来到中国
把对中国的观察凝结在《论中国》中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回首眺望基辛格走过的百年岁月
中美关系的森林
早已郁郁葱葱
图片
芒格(1924—2023)99岁
图片
11月28日
在距百岁生日仅月余之际
芒格安详离世
他与巴菲特的终身友谊为人称道
二人的投资战绩令信徒疯狂
他的长寿富足让人艳羡
人们感叹
“芒格一生足矣”
1924年1月1日
芒格生于奥马哈
24岁从哈佛法学院毕业
干起家族老本行——律师
1959年巴芒相遇
改变了二人的人生轨迹
芒格转行投资
他帮助巴菲特跳出格雷厄姆的
“烟蒂式投资法”
转而进行价值投资
最有名的例子
是1972年
芒格说服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
收购的喜诗糖果
此后为伯克希尔贡献超20亿美元收入
芒格因此被称为“幕后智囊”
他也是人生导师“穷查理”
面对丧子、左眼失明的磨难
他从未丧失乐观
最终完美实现19岁时的梦想
儿孙绕膝
精神富足
与“专注搞钱”的巴菲特相比
芒格爱好广泛
有更高的“人生综合回报”
聊起幸福的秘诀
芒格说
不嫉妒
不抱怨
不过度消费
面对任何困难
都保持乐观心态
与靠谱的人结交
做本分的事
做到这些简单的道理
一生受益
图片
戈登·摩尔(1929—2023) 94岁
图片
3月24日半导体行业的传奇戈登·摩尔离世
与他的安静离去相比
他的一生热烈而精彩
他与诺伊斯创办的英特尔
是半导体行业的“蓝色巨人”
他提出的摩尔定律
已在质疑和挑战声中
存活半个多世纪
摩尔1929年生于旧金山
25岁获加州理工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两年后加入晶体管发明者肖克利
创立的半导体公司
因不满肖克利的独断作风
摩尔等8人共同“出逃”
被称为“八叛逆”
出逃后
诺伊斯带头
创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导体
1965年
即芯片问世第七年
摩尔观察到
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
每隔一年就能翻一倍
这被称为“摩尔定理”
1968年
为从仙童的“宫斗”中脱身
摩尔和诺伊斯再次“出逃”
并共同创办英特尔
依靠精准踩点存储芯片和DRAM
英特尔迅速抢占市场
在诺伊斯、摩尔和“偏执狂”格鲁夫
“三位一体”的带领下
英特尔不断追逐摩尔定律
数十年里横扫竞争对手
在PC时代
英特尔几乎成为芯片的代名词
如今
摩尔离去
但摩尔定理所代表的突破精神
永远不会死去
图片
江平(1930—2023)94岁
图片
12月19日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的江平教授逝世享年94岁
江平1930年生于大连
少年时期志得意满
18岁时入燕京大学新闻专业就读
1951年他迎来生命中的关键转折
被公派至苏联学法律
就此阴差阳错走上法律之路
他以优异成绩学成归国
却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
又遭意外失去了一条腿
接下去20余年
他在隐忍中度过人生低谷
1978年北京政法学院复校
师资匮乏
而江平站上讲台便能讲授《罗马法》
他为中国法律界培养了第一批人才
1983年学校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5年后江平出任校长
此后他被学子们视为“永远的校长”
除了教书育人
江平还直接参与大量重要的立法工作
如新中国首部《民法通则》
《信托法》等民商法的起草
江平不懈地为保障私权鼓呼
他的毕生理想是“法治天下”
他认为就法治而言有两个任务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二是制约公权力
他说
我不说违心话
我只向真理低头
图片
厉以宁(1930—2023) 92岁
图片
厉以宁大概是“名字”最多的经济学家厉股份、厉民营、厉城镇……
没有哪个能概括他的思想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路上
他的观点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力量
连续30年参加“两会”
他把自己的参政议政归结为四件大事
推动股份制改革
参与立法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扶贫
1980年
厉以宁提出“股份制”
认为组建股份制企业能减少国家投入
同时解决就业
质疑声四起
他依旧坚定鼓呼
直到1997年
股份制正式写入十五大报告
1998年
厉以宁主持起草、
历经六年酝酿的《证券法》获得通过
他还提出“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对“双重转型”进行深入讨论
2003年后
厉以宁在民营经济和农民脱贫上
投注更多精力
他参与推动“非公经济36条”
提出“三次分配”体系
他认为道德力量
是超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力量之外
又一种可以影响收入分配的力量
他号召破除城乡二元制
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共同富裕
2月27日
厉以宁逝世
很少有一个经济学者像他一样
如此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改革发展路径
图片
年广久(1940—2023)84岁
图片
中国企业史有个很独特的人物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资本家”
是个没文化的
把自己称作“傻子”的人
他就是“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
1980年
因为炒瓜子生意好
年广久请了12个雇工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言
雇工超过8个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是剥削
这就引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炒瓜子雇用12个人
算不算剥削
辩论持续到1982年
邓小平建议对私营企业
采取“看一看”方针
并点名年广久
对待民企的政策
自此撕开第一道口子
五年后
私营企业雇工人数限制被彻底放开
而年广久则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
他此后的际遇
随改革的风云变幻而跌宕摇摆
1986年
傻子瓜子率先在全国搞起有奖销售
但随着中央的禁止而阵脚大乱
1989年
私营经济成为灰色名词
年广久被以经济问题立案侦查
而后获刑入狱
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
再次点名年广久
才被无罪释放
年广久评价自己
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
与他交往的人说他
小事精刁
大事糊涂
无论如何
年广久说自己一生只感谢一个人
就是邓小平
图片
坂本龙一(1952—2023)71岁
图片
每逢圣诞节一段旋律总会在脑海中升起它是坂本龙一的作品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坂本一生中无数次演奏这支曲子
演奏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缓
首次公演用了4分15秒
到去年罹患癌症的坂本最后一次弹奏
用时已接近5分半
这慢下来的一分多钟
饱含着坂本对生命最深的眷恋
1952年1月17日
坂本出生于东京
3岁开始弹钢琴
受约翰·凯吉等人的影响
他早早形成一个观念
万物都是音乐
而最动人的声音就是自然的声音
35岁凭借《末代皇帝》
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他是首屈一指的电影配乐大师
也是无法被定义的艺术家
从自然到先锋
其音乐跨度之大令人咋舌
从变换的音乐风格中
能感受坂本思想的丰富维度
和他热烈的生命感受
他最爱《遮蔽的天空》中的一段台词
我们不知死亡何时降临
便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然而每件事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
一个很少的次数
你还会多少次看见满月升起?
坂本离开了
他没法再看见月升月落
但他的音乐
却像月光
给人最温柔治愈的力量
图片
郑永刚(1958—2023) 65岁
图片
2月10日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的生命在日本东京戛然而止中国企业界失去了一位
杰出的中生代人物
郑永刚于1989年创建的杉杉
是90年代中国西装第一品牌
浙江宁波的“奉帮裁缝”盛名于明清
郑永刚是这一传统杰出的继承者
也是那一代民营企业家中
最具时尚意识的人
近二十年来
郑永刚转战新能源
通过变卖优质资产
连续亏损十余年
令杉杉科技在锂电材料上后来居上
夺下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
郑永刚为人豪爽豁达
不喜结交官场
却勇于市场创新
他还非常乐于提携创业者
为深陷困境的企业家奔走
有人视他如民国实业家虞洽卿
当年有事要找“阿德哥”
如今有事要找“永刚兄”
人无异于草木
旦夕祸福各有天命
若在人间留下一缕善举、半份实业
便不枉辛苦一趟
图片
李秋喜(1961—2023) 62岁
图片
12月15日李秋喜溘然去世他的身后
是营收267亿的汾酒集团
1000多年前
杜牧笔下的牧童遥遥一指
世人记住了杏花村
也记住了山西汾酒
汾酒
曾是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
但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
牵连了汾酒
到2005年
汾酒营收仅10.7亿
从“汾老大”变成“汾老七”
此后李秋喜于2005年和2017年
两度出任汾酒董事长
他大刀阔斧地改革
并立下“军令状”
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硬刚”茅台
提出“汾酒,中国酒魂”
确立“汾酒文化”
成为他最大的功绩
在李秋喜退休的2021年
汾酒营收达到惊人的200亿
他在2019年主导汾酒集团上市
如今市值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
他提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却在资本市场率先实现
一瓶酒记住一个人
如茅台之于季克良
五粮液之于王国春
剑南春之于乔天明
没有李秋喜
就没有汾酒的今天
世间再无李秋喜
天上有人写酒魂
图片
汤晓鸥(1968—2023)55岁
图片
“我边听于谦老师的相声边想这么有趣的灵魂机器怎么能超越呢?
我不信”
这是在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汤晓鸥教授发表的感想
而他自己
何尝不是一个同样有趣的灵魂
汤晓鸥是中国AI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他1968年生于辽宁鞍山
毕业于中科大
28岁从麻省理工博士毕业后赴港任教
他组建MMLab
用20余年时间
将香港中文大学打造为
计算机视觉研究重镇
他于2005年加入微软亚研院
这里随之迎来成果发布的高峰期
他以一己之力
培养出大批AI行业的顶尖科学家
2014年
汤晓鸥创办商汤科技
引领中国第一波人工智能创业浪潮
他拒绝“狼性文化”
提出“黑羊文化”
即既有爱与同理心
又能特立独行
用AI创造现在还没有的东西
他充满亲和力和幽默感
生活中是慈爱的父亲
演讲时是金句频出的“段子手”
是让人没有距离感的AI布道者
在很多人眼中
“他不只是商汤的灵魂更是无数学生心中的灯塔”
本文人物按去世年龄排序,图由midjourney生成
PS. 1、(几乎)我所有的书都渐渐地转为音频(小说改编为广播剧)(独家)上线了喜马拉雅,已上线了24部(其中,《绝情华尔街》第二部《危机》新鲜上线),多部专辑已进入了各类收听排行榜TOP50:如《归·去·来》广播剧最佳,曾经进入新专辑TOP10(目前在整个喜马拉雅的有声图书进入TOP100,和众多经典名著排在一起),另外,《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投资的方法》等进入财经类TOP30……请打开链接订阅收听:http://m.ximalaya.com/gatekeeper/h5-listen-list?albumId=75881160&uid=77781964 ;
2、一本金融科普之作《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再版),销量竟然再次超过了基辛格百岁沉淀之作,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凡尔赛一把)……请打开链接查阅:http://product.dangdang.com/29581403.html ;
3、香港书展精选畅销书《超時空拯救》繁体字版新鲜上架,全球发行: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zr1l.html ……
这一年,这个世界失去了许多有趣而深刻的灵魂。他们曾以不同的方式闪光,以深邃思想、突破性创造成为各自领域的领路人。
“斯人已去,遗泽长存。”
今天用这篇图文纪念这些可敬的人,分享给大家:
作 者:巴九灵来 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图片
基辛格(1923—2023) 100岁
图片
11月29日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美国战略外交大师基辛格离世
他的生命定格在100岁
基辛格生于1923年
是德国犹太人
15岁挣脱纳粹魔掌
逃到美国后赴哈佛深造
创造了校史最长本科论文
1969年基辛格进入白宫
成为尼克松政府的“幕僚长”
后晋升为福特政府的国务卿
自此他扮演苏秦式的角色
为美国利益和全球战略合纵连横
基辛格曾有一个著名论断
谁控制了石油
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谁就掌握了世界
他的均势战略和“绥靖”思想
让世界产生了冲突
也缔造了和平
他的一大成就
是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1年秘密访华后
他百余次来到中国
把对中国的观察凝结在《论中国》中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回首眺望基辛格走过的百年岁月
中美关系的森林
早已郁郁葱葱
图片
芒格(1924—2023)99岁
图片
11月28日
在距百岁生日仅月余之际
芒格安详离世
他与巴菲特的终身友谊为人称道
二人的投资战绩令信徒疯狂
他的长寿富足让人艳羡
人们感叹
“芒格一生足矣”
1924年1月1日
芒格生于奥马哈
24岁从哈佛法学院毕业
干起家族老本行——律师
1959年巴芒相遇
改变了二人的人生轨迹
芒格转行投资
他帮助巴菲特跳出格雷厄姆的
“烟蒂式投资法”
转而进行价值投资
最有名的例子
是1972年
芒格说服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
收购的喜诗糖果
此后为伯克希尔贡献超20亿美元收入
芒格因此被称为“幕后智囊”
他也是人生导师“穷查理”
面对丧子、左眼失明的磨难
他从未丧失乐观
最终完美实现19岁时的梦想
儿孙绕膝
精神富足
与“专注搞钱”的巴菲特相比
芒格爱好广泛
有更高的“人生综合回报”
聊起幸福的秘诀
芒格说
不嫉妒
不抱怨
不过度消费
面对任何困难
都保持乐观心态
与靠谱的人结交
做本分的事
做到这些简单的道理
一生受益
图片
戈登·摩尔(1929—2023) 94岁
图片
3月24日半导体行业的传奇戈登·摩尔离世
与他的安静离去相比
他的一生热烈而精彩
他与诺伊斯创办的英特尔
是半导体行业的“蓝色巨人”
他提出的摩尔定律
已在质疑和挑战声中
存活半个多世纪
摩尔1929年生于旧金山
25岁获加州理工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两年后加入晶体管发明者肖克利
创立的半导体公司
因不满肖克利的独断作风
摩尔等8人共同“出逃”
被称为“八叛逆”
出逃后
诺伊斯带头
创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导体
1965年
即芯片问世第七年
摩尔观察到
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
每隔一年就能翻一倍
这被称为“摩尔定理”
1968年
为从仙童的“宫斗”中脱身
摩尔和诺伊斯再次“出逃”
并共同创办英特尔
依靠精准踩点存储芯片和DRAM
英特尔迅速抢占市场
在诺伊斯、摩尔和“偏执狂”格鲁夫
“三位一体”的带领下
英特尔不断追逐摩尔定律
数十年里横扫竞争对手
在PC时代
英特尔几乎成为芯片的代名词
如今
摩尔离去
但摩尔定理所代表的突破精神
永远不会死去
图片
江平(1930—2023)94岁
图片
12月19日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的江平教授逝世享年94岁
江平1930年生于大连
少年时期志得意满
18岁时入燕京大学新闻专业就读
1951年他迎来生命中的关键转折
被公派至苏联学法律
就此阴差阳错走上法律之路
他以优异成绩学成归国
却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
又遭意外失去了一条腿
接下去20余年
他在隐忍中度过人生低谷
1978年北京政法学院复校
师资匮乏
而江平站上讲台便能讲授《罗马法》
他为中国法律界培养了第一批人才
1983年学校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5年后江平出任校长
此后他被学子们视为“永远的校长”
除了教书育人
江平还直接参与大量重要的立法工作
如新中国首部《民法通则》
《信托法》等民商法的起草
江平不懈地为保障私权鼓呼
他的毕生理想是“法治天下”
他认为就法治而言有两个任务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二是制约公权力
他说
我不说违心话
我只向真理低头
图片
厉以宁(1930—2023) 92岁
图片
厉以宁大概是“名字”最多的经济学家厉股份、厉民营、厉城镇……
没有哪个能概括他的思想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路上
他的观点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力量
连续30年参加“两会”
他把自己的参政议政归结为四件大事
推动股份制改革
参与立法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扶贫
1980年
厉以宁提出“股份制”
认为组建股份制企业能减少国家投入
同时解决就业
质疑声四起
他依旧坚定鼓呼
直到1997年
股份制正式写入十五大报告
1998年
厉以宁主持起草、
历经六年酝酿的《证券法》获得通过
他还提出“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对“双重转型”进行深入讨论
2003年后
厉以宁在民营经济和农民脱贫上
投注更多精力
他参与推动“非公经济36条”
提出“三次分配”体系
他认为道德力量
是超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力量之外
又一种可以影响收入分配的力量
他号召破除城乡二元制
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共同富裕
2月27日
厉以宁逝世
很少有一个经济学者像他一样
如此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改革发展路径
图片
年广久(1940—2023)84岁
图片
中国企业史有个很独特的人物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资本家”
是个没文化的
把自己称作“傻子”的人
他就是“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
1980年
因为炒瓜子生意好
年广久请了12个雇工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言
雇工超过8个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是剥削
这就引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炒瓜子雇用12个人
算不算剥削
辩论持续到1982年
邓小平建议对私营企业
采取“看一看”方针
并点名年广久
对待民企的政策
自此撕开第一道口子
五年后
私营企业雇工人数限制被彻底放开
而年广久则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
他此后的际遇
随改革的风云变幻而跌宕摇摆
1986年
傻子瓜子率先在全国搞起有奖销售
但随着中央的禁止而阵脚大乱
1989年
私营经济成为灰色名词
年广久被以经济问题立案侦查
而后获刑入狱
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
再次点名年广久
才被无罪释放
年广久评价自己
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
与他交往的人说他
小事精刁
大事糊涂
无论如何
年广久说自己一生只感谢一个人
就是邓小平
图片
坂本龙一(1952—2023)71岁
图片
每逢圣诞节一段旋律总会在脑海中升起它是坂本龙一的作品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坂本一生中无数次演奏这支曲子
演奏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缓
首次公演用了4分15秒
到去年罹患癌症的坂本最后一次弹奏
用时已接近5分半
这慢下来的一分多钟
饱含着坂本对生命最深的眷恋
1952年1月17日
坂本出生于东京
3岁开始弹钢琴
受约翰·凯吉等人的影响
他早早形成一个观念
万物都是音乐
而最动人的声音就是自然的声音
35岁凭借《末代皇帝》
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他是首屈一指的电影配乐大师
也是无法被定义的艺术家
从自然到先锋
其音乐跨度之大令人咋舌
从变换的音乐风格中
能感受坂本思想的丰富维度
和他热烈的生命感受
他最爱《遮蔽的天空》中的一段台词
我们不知死亡何时降临
便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然而每件事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
一个很少的次数
你还会多少次看见满月升起?
坂本离开了
他没法再看见月升月落
但他的音乐
却像月光
给人最温柔治愈的力量
图片
郑永刚(1958—2023) 65岁
图片
2月10日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的生命在日本东京戛然而止中国企业界失去了一位
杰出的中生代人物
郑永刚于1989年创建的杉杉
是90年代中国西装第一品牌
浙江宁波的“奉帮裁缝”盛名于明清
郑永刚是这一传统杰出的继承者
也是那一代民营企业家中
最具时尚意识的人
近二十年来
郑永刚转战新能源
通过变卖优质资产
连续亏损十余年
令杉杉科技在锂电材料上后来居上
夺下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
郑永刚为人豪爽豁达
不喜结交官场
却勇于市场创新
他还非常乐于提携创业者
为深陷困境的企业家奔走
有人视他如民国实业家虞洽卿
当年有事要找“阿德哥”
如今有事要找“永刚兄”
人无异于草木
旦夕祸福各有天命
若在人间留下一缕善举、半份实业
便不枉辛苦一趟
图片
李秋喜(1961—2023) 62岁
图片
12月15日李秋喜溘然去世他的身后
是营收267亿的汾酒集团
1000多年前
杜牧笔下的牧童遥遥一指
世人记住了杏花村
也记住了山西汾酒
汾酒
曾是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
但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
牵连了汾酒
到2005年
汾酒营收仅10.7亿
从“汾老大”变成“汾老七”
此后李秋喜于2005年和2017年
两度出任汾酒董事长
他大刀阔斧地改革
并立下“军令状”
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硬刚”茅台
提出“汾酒,中国酒魂”
确立“汾酒文化”
成为他最大的功绩
在李秋喜退休的2021年
汾酒营收达到惊人的200亿
他在2019年主导汾酒集团上市
如今市值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
他提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却在资本市场率先实现
一瓶酒记住一个人
如茅台之于季克良
五粮液之于王国春
剑南春之于乔天明
没有李秋喜
就没有汾酒的今天
世间再无李秋喜
天上有人写酒魂
图片
汤晓鸥(1968—2023)55岁
图片
“我边听于谦老师的相声边想这么有趣的灵魂机器怎么能超越呢?
我不信”
这是在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汤晓鸥教授发表的感想
而他自己
何尝不是一个同样有趣的灵魂
汤晓鸥是中国AI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他1968年生于辽宁鞍山
毕业于中科大
28岁从麻省理工博士毕业后赴港任教
他组建MMLab
用20余年时间
将香港中文大学打造为
计算机视觉研究重镇
他于2005年加入微软亚研院
这里随之迎来成果发布的高峰期
他以一己之力
培养出大批AI行业的顶尖科学家
2014年
汤晓鸥创办商汤科技
引领中国第一波人工智能创业浪潮
他拒绝“狼性文化”
提出“黑羊文化”
即既有爱与同理心
又能特立独行
用AI创造现在还没有的东西
他充满亲和力和幽默感
生活中是慈爱的父亲
演讲时是金句频出的“段子手”
是让人没有距离感的AI布道者
在很多人眼中
“他不只是商汤的灵魂更是无数学生心中的灯塔”
本文人物按去世年龄排序,图由midjourney生成
PS. 1、(几乎)我所有的书都渐渐地转为音频(小说改编为广播剧)(独家)上线了喜马拉雅,已上线了24部(其中,《绝情华尔街》第二部《危机》新鲜上线),多部专辑已进入了各类收听排行榜TOP50:如《归·去·来》广播剧最佳,曾经进入新专辑TOP10(目前在整个喜马拉雅的有声图书进入TOP100,和众多经典名著排在一起),另外,《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投资的方法》等进入财经类TOP30……请打开链接订阅收听:http://m.ximalaya.com/gatekeeper/h5-listen-list?albumId=75881160&uid=77781964 ;
2、一本金融科普之作《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再版),销量竟然再次超过了基辛格百岁沉淀之作,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凡尔赛一把)……请打开链接查阅:http://product.dangdang.com/29581403.html ;
3、香港书展精选畅销书《超時空拯救》繁体字版新鲜上架,全球发行: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zr1l.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