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中国能“卷”赢美国吗?

标签:
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商战杂谈 |
分类: 金融科技科普科幻 |
摘要:小i华藏通用大模型从诞生之初就以可控、可定制、可交付为目标,打造能够广泛服务于不同行业场景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步实现在多个垂直行业的应用落地,帮助包括金融服务、公共服务、通讯服务、化工行业、IoT设备等多个领域的众多客户打造并落地了高度定制化的大模型,极大提升了这些行业领域客户的内部工作效率、外部客服效率及消费产品体验,广泛实现了降本增效,小i华藏通用大模型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商业变现。
来源
作者
转自
尽管在未来,AI确定性的会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中国的本土创业者来说,什么样的AI创业方向是好方向?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AI时代,中国创业者能不能“卷”赢美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AI在什么领域对中国最有价值?中国在什么领域有优势?中国本土创业者有哪些优势?美国创业者有哪些优势?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搞清楚AI的发展受什么影响和制约,以及AI未来的趋势和走向。
图源:赛迪顾问
虽然我对人工智能不懂,只在最近看过一本深度学习方面的书,并且理解不深,观点也不一定对,但世界上也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和永远都正确的人,只要坦诚自己不懂,不装专家骗人就好,因此也就大着胆子写了。我们国内在AI行业太过于卷大模型,卷生成式AI,然而生成式AI很大可能不是本土创业者的优势领域,尽管思考不成熟,观点未必对,我想还是可以发出一点微弱的不同的声音,哪怕只是对身边的一个朋友带来一些影响,促成了一些不同的思考,这篇文章也是有意义的。在本文中,我将以一个外行的非专业视角,提供一些比较局外人的观点和思考。
本文约5000字,阅读需20分钟,以下为目录:
一、除了数据、算法、算力之外,真正影响AI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二、AI的分类、应用场景和普及条件分析
三、AI的卡脖子要素
四、XR对于AI发展的重要性
五、中美差异和比较优势,生成式AI可能不是本土创业者的优势领域
六、中国本土AI创业的方向建议
第一节
数据、算法、算力基本上行业公认的影响AI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这种认知是建立在没有比神经网络更好的AI架构之上的,但神经网络是不是最好的AI架构,这一点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神经网络的理论奠基人沃尔特.皮茨后来已经发现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完全来自于大脑神经元,他本人也因为这一理论无法逻辑自洽抑郁而终,这在冥冥中多少是有些启示的。我们假定新的AI架构在未来20年不能被发现和证明,假定神经网络就是未来20-30年的主流架构,那么除了数据、算法、算力之外,还有什么是真正影响AI发展的关键因素呢?自然是数据、算法、算力的来源。如下表:
来源之上还有来源,涉及到错综复杂的政治考量、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多种因素,例如掌握数据的权力机关、企业、社会团体是否愿意开放数据?是否愿意收集数据?是否有能力进行数据整理?等等。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各行各业的意识觉醒,拥抱AI的意愿和能力也很重要,投入AI的成本和收益,什么时间点投入,对AI技术影响的认知等等。这些都决定了AI从长远来看,一定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础技术,但在普及上势必会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2.1、AI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我们把AI按照工作方式来分类,分为生成式、自动式、辅导式和协同式,也就是AI与人类的协作配合的方式来分类,需要人干什么AI干什么?主要的应用领域是什么?具体如下表:
2.2、各类AI的普及应用条件分析
各个类型的AI应用的场景不同,需要的数据不同,通用大模型有可能提供了合适的神经网络架构,也可能没有提供,需要赋予的专业能力也不同,因此各类AI普及的时间和需要的条件也不同。分别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生成式AI的链条较短,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少,这也是目前AI创业更多选择生成式AI的原因,无论是数据来源、算法来源、普及因素,基本都属于比较确定的范畴,而能不能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技术的优势和分发渠道的优势。这一点我们在《从10万元到2000亿米哈游启示》一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三节
3.1、算力上卡脖子
我们在前面两节,已经简要的分析了AI的要素和要素来源,目前感觉到最紧迫最深刻的卡脖子要素,就是GPU和CPU,我们认为美国在AI即将爆发的时候,对中国进行高端的芯片技术封锁和芯片供应封锁,其根本目的,正是要阻击中国在AI发展上的速度。
3.2、数据上卡脖子
这个数据主要是科研成果、科研方法,以及前沿技术的数据,美国本土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科研方法和科研设备,以及前沿技术,例如芯片设计、AI架构、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等等多方面的前沿技术数据,这些数据对于AI的进化至关重要,因为代表未来的方向。尽管大多数行业,从应用上不完全需要这些数据,但AI的技术迭代需要前瞻性,需要掌握前沿的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
3.3、算法上卡脖子
我们可以预见,在AI技术上,几乎大部分的巨头都会选择闭源,或者限制性选择性的开源,不存在全部开源的AI技术。通常认为AI模型的核心在于算力和数据,但真正的核心是参数模型,就算有了算力和数据,只要参数模型不对,输出值的偏差就会很大,这属于Knowhow的范畴,行话称之为AI玄学,是一个AI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开源的AI架构,也可以找到部分开源的数据集,但基本上找不到开源的参数设置。
第四节
4.1、三维空间数据是AI改造方方面面的基础条件
在AI自动化方面,获取大量的三维空间数据是无法绕开的环节。因为AI自动化必须依赖于3D机器视觉,例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家用机器人等等,对于3D机器视觉的依赖都非常的高。目前也有大量的前沿科学家和科技巨头,试图通过单目摄像头或摄像头来重建三维空间,但进展十分缓慢,且没有三维数据作为参照的情况下,预测的偏差将很难回归到正确值上,准确率也无法做到很高,目前最先进的三维重建算法预测值也仅有90%准确率。因此对于AI来说,需要通过终端大量的采集空间三维数据。
4.2、AI获取空间三维数据的场景分类和主要设备
我们知道影响AI发展的关键因素里面,数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数据决定了AI的应用场景,而空间三维数据无疑是AI走向广泛应用的最重要的数据,而在不同场景下通过什么设备来获取数据,则十分重要,而且这些设备是自然的获取数据,不需要进行太多的人工干预和操作。以下是一个列表:
我之所以认为XR是比较好的空间数据捕获设备,是因为XR支持三维空间交互,这是智能手机和平板不具备的能力,意味着XR可以通过更多的空间交互应用,更自然的捕获三维空间数据,而不需要用户进行专门的数据采集操作。我认为未来在toC领域,很可能产生一种“终端既数据、输入既参数、交互既训练”的超能力模型,而XR则完美的符合这三项要求。
第五节
表面上看,美国无论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应用环境上都具有全面领先的优势,但实际深入的分析,中国创业者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例如在自然语言大模型上面,基于汉语的大模型则中国有优势;又如在纺织行业的自动化数据上,中国也有优势。总体来说,偏向虚拟的数字的,例如:编程、图像设计、芯片设计、视频剪辑等等美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美国企业更有优势;而偏向实业的,例如工业自动化、虚拟实训、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则中国更有优势。但这些优势,目前还侧重于数据积累和数据获取方面,需要专业的创新的人才来研究算法,需要有足够的算力来训练模型,把这些优势变成具有技术优势的AI模型,发展出优势的能力。
我们认为在技术迭代较快、创新层出不穷、不需要专业数据沉淀的生成式AI领域,美国具有较大优势,在国内则是传统互联网巨头具有较大优势,属于创业者的机会不是没有,但确定性不是太高,我们在生成式视频、生成式点云、生成式游戏等方面都做过大量研究,生成式AI对创业公司来说属于相对不太友好的领域,尤其是喜欢重复造轮子的国内市场,但凡事无绝对,如果创业者有把握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迭代优势和生态优势,生成式AI相对来说具有变现更快的优势,但变现的基本条件必须达到“普通用户能轻松掌握提示技巧,能准确的表达用户意图。”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不存在持续变现的可能性,仅仅是用户的一个尝鲜行为。
第六节
6.1、紧紧围绕中国的5个领先产业+6个先进产业+2个特色产业进行AI技术开发,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经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研发设计、自动化生产、智能营销、智能物流仓储、虚拟实训等等,帮助更多企业,通过AI的能力,建立走向全球化的竞争优势。
6.2、在中国具有原材料储备优势和产能优势的领域,利用AI能力帮助下游企业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包括但不限于:新材料、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玩具等产业。
6.3、利用AI的能力来帮助实现先进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
6.4、预计中国在工业自动化、服务业将产生数千万台的自动化机器设备、机器人需求,核心技术需求主要是3D机器视觉、仿生机械设备、AI运行系统以及围绕这些核心需求产生的上下游生态链。
结束语
通俗的话来说,我们大部分企业主观上认可“卷”,能力上擅长“卷”,价值上依靠“卷”,因此AI创业者就要帮助企业更能“卷”,更会“卷”,“卷”到极致。更通俗一点,就是能不能5分钟生成一个《竞品报告》,5分钟生成一个《产品定义》,5分钟完成好几个《产品设计方案》,5分钟生成《成本分析报告》,5分钟完成《产品研发生产流程》设计,生产制造效率提高3倍,生产制造成本下降1倍。PS:5分钟是一个“卷”和“快”的表示,具体多长时间看行业的实际需求,总之就是又快又好,卷到极致。
PS. 1、(几乎)我所有的书都渐渐地转为音频(小说改编为广播剧)(独家)上线了喜马拉雅,已上线了24部(其中,《绝情华尔街》第二部《危机》新鲜上线),多部专辑已进入了各类收听排行榜TOP50:如《归·去·来》广播剧最佳,曾经进入新专辑TOP10(目前在整个喜马拉雅的有声图书进入TOP100,和众多经典名著排在一起),另外,《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投资的方法》等进入财经类TOP30……请打开链接订阅收听:http://m.ximalaya.com/gatekeeper/h5-listen-list?albumId=75881160&uid=77781964 ;
2、一本金融科普之作《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再版),销量竟然再次超过了基辛格百岁沉淀之作,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凡尔赛一把)……请打开链接查阅:http://product.dangdang.com/29581403.html ;
3、香港书展精选畅销书《超時空拯救》繁体字版新鲜上架,全球发行: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zr1l.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