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源超限战》连载30:史上第一个亿万富豪洛克菲勒家族传奇(四)

(2022-09-01 17:49:38)
标签: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商战

杂谈

分类: 大国粮食

(思进注:近日,因俄乌冲突,能源问题几乎每天刷屏,各类分析更是众说纷纭,注意到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好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恰好在近10年前由我策划,和庞忠甲先生合著的《能源超限战》(2016年06月01日出版)分析了能源问题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结论点出:“人与动物的差别不在于对工具的利用,更在于对能源的利用。一直以来,能源危机之说虚虚实实。石油和矿物燃料告罄有日,而新能源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却使得当代能源危机成为一个伪命题”……现在看来毫不过时,那就从07月06日开始,特选摘其中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石油巨头,叱咤风云:石油大鳄是怎样炼成的?

(接上)1888年,标准石油托拉斯(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把总部由克利夫兰迁到纽约市百老汇26号(26 Broadway)。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30%的原油产量、85%的油品市场和出口,以及30%左右的原油开采,并能支配运输部门。它在美国本土各州建立了地区性子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当初就是标准托拉斯(公司)在新泽西州、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的子公司。

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垄断时代。托拉斯这一新生事物,在全美各地、各行业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在短短的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标准石油公司的成立被看做是垄断资本时代来临的标志。

高瞻远瞩的洛克菲勒一开始就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他早年在纽约开设的办事处,就专门向东海岸和国外出售公司产品。 19世纪8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和中国扩大海外市场。

美国标准公司的工艺优于欧洲人,因而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油品市场。当时煤油占美国出口的第四位;在工业制品中占第一位,欧洲是它的最大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出口煤油至少占了90%。

在中国,标准公司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它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以使中国人购买和点燃标准公司的煤油,号称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 就这样,标准公司一步步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一直持续到1911年。

至此,洛克菲勒因其在石油领域无人企及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大王”。

正当洛克菲勒和他的美孚石油托拉斯如日中天之时,美国开始悄然兴起了一场反对不公平竞争、反对贪污腐化的改革运动。洛克菲勒作为“进行欺诈、高压、行使特权”的代表,首当其冲受到批判。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托拉斯法。

洛克菲勒对托拉斯采取明撤暗保的办法,把重心转移到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因为新泽西州的法律允许该州的公司持有其他州公司的股权。从而在“合法”旗帜下把“队伍”重新集合起来。

1899年6月,美孚石油公司进行改组,以新泽西州的美孚公司重新登记,再次得以确立石油霸主地位。

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开始了托拉斯与反托拉斯之间最为激烈的对抗。罗斯福提出要将垄断市场、勾结铁路的标准(美孚)石油公司彻底铲除。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标准(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

洛克菲勒为之辛苦经营40载,耗尽毕生精力的石油垄断王国轰然倒塌了。标准(美孚)石油公司被分成38个独立的企业,各自成立董事会。但是洛克菲勒然仍占有38家企业98.3383万股权中的24.55万份。

1999年,百年来历经合并分割的标准后裔埃克森和美孚再度合并,成为“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凭其严谨的投资方针以及致力于开发和运用行业先进技术及追求完善的运营管理,在全球位居行业领先地位,2006年荣登《财富》杂志500强之首,是全球第一家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公司,目前市值仍居全球前列。

许多评论者对洛克菲勒的成就感到困惑不解。对广大生产商和独立炼油商来说,美孚石油是只大章鱼,要捕获所有竞争对手。石油工业中那些曾经由于洛克菲勒的阴谋诡计而吃苦不迭的人眼中,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恶魔。

洛克菲勒的一些同事对这种批评感到伤心。其中一个在1887年对洛克菲勒写道:“我们取得了商业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功,我们的名字传遍世界,但我们在公众中的形象却无人羡慕。我们被当做邪恶、铁石心肠、压迫、残忍的代表(我们认为这是不公正的)……写这些并不使人愉快,因为我一直希望在商业生涯中能有一个受人敬重的地位。”

洛克菲勒自己倒没有这种苦恼。他认为,他只是在按资本主义精神行事。他甚至力图争取新教教士和社会福音派牧师来为美孚石油辩护。总的说来,他对批评不屑一顾,坚信美孚石油是改善人类境遇的工具。它以稳定取代混乱和反复无常,使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将“新光明”这一礼物送给了黑暗的世界。它提供了资金、组织和技术,承担了创建全球市场和为之服务的极大风险。对他来说,美孚的成功是迈向未来的勇敢步骤。洛克菲勒退出公司管理活动之后说:“联合体已经扎下根来,个人主义已一去不复返。”他还说,美孚石油是“我们国家曾有过的建设者”中了不起的一个,甚至可能是最了不起的一个。(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