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化政治和“掠夺型政府”:“公司共和国”的操盘手(上)

(2021-12-15 10:40:19)
标签: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商战

杂谈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强势美国面面观:“公司共和国”险象环生

5-1-3 “公司共和国”的操盘手

美国德州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詹姆斯. 加尔布雷斯(James K.Galbraith,1952),2008年出版了《掠夺型政府(The Predator State)》一书,指出了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变化,美国正在从“新工业国”变为“公司共和国”。

所谓“新工业国”是作者父亲老加尔布雷斯一本著作的名字。在这本1967年出版的书里,他分析了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指出美国早期的市场资本主义形态正在终结,随着大公司的崛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系统结构:首先是一个由少数大公司所组成的“计划系统”,其次才是一个主要由众多中小公司组成的“市场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权力分配不均,前者有权,后者无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均衡。为此,他主张积极提高市场系统的权力,以缩减两个系统间的不均等状态,同时政府应当用政策缩减计划系统的权力,以适应公共利益。

四十多年之后,小加尔布雷斯认为,不但父亲的设想没有实现,而且美国的情况更加糟糕,美国正在变成一个由大公司操纵的“公司共和国”。自里根时代以来,美国的大公司通过与保守派的联合,假自由市场之名,通过“去监管化”运动,系统性地利用公共制度谋取朋党利益,用“公司共和国”和“掠夺型政府”取代了“新工业国”。“掠夺者们逐渐倾向于把国家就当作一个事实上的公司来管理,以管理公司的规则来取代治理整个共和国的规则,因此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司共和国内,其治理的方法、范式、文化和腐败与管理一个公司毫无二致。” 正是这个“公司共和共国”使得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美国变成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制造者。

“公司共和国”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分赃体系”进行管理,政府所有部门的建立都是为了吞噬本着公共目的建立的、大体上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公共体系。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很有代表性。第二任小布什政府,公然和系统地将它能找到的最积极的反环保、反安全、反消费者保护分子安置到公共利益监管部门,而这些人很多都是工商界的说客,这样社会保障和国家安全就近乎全面私有化了。这意味着国家的野蛮化,名义上的福利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野蛮的公司。

“公司共和国”不但损害了美国的民主基础,而且让政府在公共问题上变得越来越无力,因此必然会遭遇全面溃败。许多富裕和成功人士最后也会恨小布什政府,工商业的主要部门抱团反对小布什政府。连保守派的最虔诚信徒之一格林斯潘,都开始承认保守派失败了。他在自传《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对2006年共和党人做了一个判决:“他们为权力出卖了原则,到头来两头皆空,他们活该出局。”

在加尔布雷斯的这本书里,对于打着神圣的“自由市场”旗号的“公司共和国”“掠夺型政府”的加速形成,有着如下富有说服力的描述。

根据所谓“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自由观,政府除了保护投资者不受欺诈外,不用发挥别的作用。整个国家的战略方向,比如产业政策,劳工、普通消费者和环保人士实际上无权置喙,而高盛(Goldman Sachs,华尔街著名的国际领先投资银行)的发言权则毋庸置疑。资本市场——华尔街,成为美国的终审法官,手握公司的生杀大权,决定谁人来掌管公司以及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控制市场需要具备只有大公司才玩得起的手段,包括设计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调整这些产品的面世方式,使其符合研究和经验显示的公众实际购物模式;通过广告影响公众的购买倾向;与竞争对手进行协调,确保市场不会过于饱和,大家还能赚到钱。不消说,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市场“自由”实际上被视为威胁,是产生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根源。因此,要尽最大可能市场自由扼杀于无形之中。但是所谓公司运行于自由市场中的神话一直传唱着,这显然是因为人们无法近距离审视公司的实际商业手段。

现实世界因此不可能是保守派口中的那个“自由市场体系”。普通人享受着选择待售商品目录的自由,但不管这个自由多么宽广,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有等量齐观的生产决策权。对于芸芸众生而言,除了“购物自由”带来的不可忽略的竞争效果外,“市场自由”实际上是一种专为工商业服务的自由,甚至只是那些有着强大政治影响力,财力充沛稳健的大公司所享有的自由,因为唯有这些工商企业巨头能够将这一自由发挥到极致:从资源安排和劳工掌控,到产品设计、定价、分销、人为淘汰,以至管控政治和环保等各种后果。

一旦这样的“市场自由”凌驾一切,自由在各个方面的基本定义,如言论、结社、信仰、集会和出版自由,以至免于恐惧的自由,还有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公共职能,不免都要臣服于这种“市场自由”。

2011年12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