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国面面观:兵者凶也,国之利器:人的因素,战争文化观(中)
标签:
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商战杂谈 |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4-2-9 人的因素,战争文化观
(接上)打开美国国防部的网站,可以见得“美国精神”教育这一主题,不是生硬的灌输说教,而是善用形象直观的图画、简洁激昂的文字,以及精心营造的整体氛围,注重心理实效。
网站主页上,美国总统和兴高采烈的美国士兵们在一起的大幅照片十分醒目;美国海军的网站上,一个身穿海军制服、身体健壮的美国黑人海军形象正在朝你微笑。这精心挑选的总统和官兵亲如兄弟的欢乐场面,自然而然地营造出“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而作为美国弱势族裔黑人海军的微笑,则隐含着“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梦的向往”的意义。事实上,从第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军内一直强调各种族一视同仁、公平竞争,非白色人种军人的比例远高于人口比例。
美国空军官网开设的“空军家庭年”专题,首页上唯一的图片是一位少数族裔美国军人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温馨画面,在塑造出美军人性、温情的一面的同时,也宣扬了美国人重视家庭的价值观念,更隐约暗示了美国军人为“美国精神”和国家利益牺牲奉献的爱国精神。
与此同时,在美军网站上,排列整齐的美军战机随时准备起飞,作为美国霸权象征的航母编队在大洋游弋。这样的图片常常处在醒目的位置,它不仅对内传达了美国军人为国家利益而战的爱国精神,更对外展现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第二,奋斗进取的成功意识激励着军人的战斗意志。
“美国梦”是这种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自十七世纪初年英国清教徒们怀着梦想,踏上“五月花”号那一刻起,数以千万计涌来的后继者,相信“美国梦”并非遥不可及;或想成为农场主、企业家、运动员,或想成为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金融家,甚至是白宫的主人,这一现象至今还在持续!
职业的特殊性首先形成了军人的“责任、荣誉、国家”自豪感;但单单用爱国心不足以形成以军队为职业的动力,只有官兵对生活质量满意,他们才愿意在军队服役。美国兰德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表明,物质福利是保持部队稳定的“最有效措施”。“军人加薪10%,新兵入伍率一般可提高39%。”因此,必须通过完备的奖励、晋升制度,丰厚的物质报酬和优惠待遇,包括退役后的后续待遇,落实奋斗进取的成功意识,支持部队生成旺盛的敬业和战斗精神。
美军大多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军队的高工资、高补贴、高福利优待官兵。比如《联邦薪金比较法》规定,军官和政府雇员的工资标准每年都要进行对比审查,以保证军官的工资与政府雇员工资同等增长。事实上,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所产生的各种补贴津贴,美军官兵的实际收入远远高于政府雇员。同时还在军队内部制定完善的保险体系和纳税优惠吸引官兵。
美国军人在服役期间获得的专业技能证书得到美国劳工部的认可,可用于退伍之后的再次就业。服完兵役退伍之后可以获得政府资助上大学的机会。1944年的《二次大战士兵权力法》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使两千多万军人和家属从中受益。
美国法制使军人以及家庭在社会竞争中明显处于优势,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军人服役的自信心。比如美国法律规定。军人家属可以持相关证明享受军方的免费医疗,可以在军人服务社购买特价商品。美军的一些大基地必须办有专供军人子女免费就读的中小学,如军营附近没有军人子女学校,军人子女可以去费用昂贵的私立学校上学,由政府买单。再如美国政府规定一个家庭最多只能有两人在政府任职,而军人家庭和退役官兵本人则不受此限制。美国的有关法律还规定,美军官兵在参战期间,其家庭可优先获得各式优惠贷款和开办企业的许可;所有债权人不得向参战官兵以及家属行使任何债务权力。
第三,尊重爱护军人生命,激励部队战斗意志
美军历来对战争中的伤亡问题格外敏感与关注。这主要是归因于植根人本主义传统的美国文化,其特征就是对生命的极度珍视。无论是在武器装备的推陈出新抑或作战理论的发展探索中,美军一贯高度注重“如何减少伤亡”的问题。
美国人的观念中毫不怀疑战争的暴烈与残酷,但不认为一定要定格于对生命的杀戮。正如美陆军军事学院院长斯格尔斯在《国际军事》上撰文所述,“战争是死人的事情,然而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消灭多少敌人……不管火力系统多么有效和精确,胜利很少是用杀死对方的人数来衡量的”。这种伤亡观所体现出来的战争发展观,正在逐步被战争指导者接受。
美国基于基督教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内涵要求尊重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和价值,包括生命价值。这种个人主义倾向的文化观念,在顾及国家的整体价值和社会群体的共同权利与义务时,较多地强调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的自由与权力;反映在战争领域,表现出一种对人的生存权力的格外关注和追求。
随着战争科技进步,在打击手段日趋精确化的军事行动中,美军不仅实现了以较少人员伤亡代价达成作战目的的目标,同时也确立了以追求“低伤亡”和“零伤亡”为目标的新伤亡观。从越战结束到海湾战争,美军共进行了八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伤亡总数不足1200人。最能证明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军进行的几次局部战争。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阵亡率仅为 0.016%,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实现了“零死亡”。(待续)
2011年09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