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势美国面面观:没有残疾的孩子:学历与收入水平+改革之路(上)

(2021-07-21 18:40:27)
标签: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商战

杂谈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思进注:最近,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3-4-7 学历与收入水平

美国教育事业的全方位探索与发展实践,体现了平等普及的“有教无类”以及自由发展基础上“因材施教”的原则,传承弘扬美国精神,发挥天赋灵性创造能力,支持构建富裕社会和强大国家,功莫大焉。但对于每个美国人而言,教育成果不仅证诸社会国家进步,还应体现在自身的利益回报之上,方有现实而强劲的驱动力意义。

美国教育部全国教育统计中心2010年发布的资料显示:

2008年,美国25-34岁的年轻人中,有65%全年从事全职工作,其中教育程度较高的占有较大比例。例如,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人当中,72%全年从事全职工作;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力者则为62%。而且,同为全年从事全职工作的年轻人,较高学历者的年收入中位数较高;从下表所列1995至2008年的数据可见都是如此,无论男性、女性、白人、黑人、西语裔或亚裔皆然。

2008年,上述年龄段的年轻人的年收入中位数为:学士学位者46,000美元,副学士者36,000美元,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30,000美元,而高中未毕业者为23,500美元。

换言之,2008年该年龄层拥有学士学位者与同龄人的年收入中位数相较,比副学士高28%;比高中毕业者高53%,比没有高中文凭的高出96%。至于同龄的硕士或更高学位拥有者,2008年收入中位数达55,000美元,较学士学位者高出20%。

表3-5 2008年美国25-34岁全年全职人员收入中位数(美元)

年份 全体人员 高中毕业 学士

或同等学力 或更高学历

男性
1980 46,700 44,200 52,300
1985 44,000 40,000 54,800
1990 41,200 36,300 52,300
1995 38,900 33,900 52,700
2000 42,500 36,300 57,500
2005 38,600 33,100 55,100
2008 40,000 32,000 55,000

女性
1980 31,400 28,700 38,800
1985 32,000 28,000 41,800
1990 32,600 26,400 42,800
1995 31,100 24,900 42,400
2000 33,800 26,300 44,400
2005 33,100 26,500 44,100
2008 34,000 25,000 45,000

来源: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0). 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10 (NCES 2010–028), Table A-17-1.

3-4-8 改革之路

无论如何,美国基础教育的学业水平偏低,已经引起了国内的改革呼声。

中国儒家的《弟子规》中,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说,教育首重“为人之道”,然后才是文化知识。但又指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如果学业水平上不去,也不会成为有用之人。

越来越多美国人和教育专家相信,学校教育的学业水平高低,根本在于好老师的多少。特别是一些贫穷的少数族裔聚居社区,那里很难找到好老师。

一般来说,美国私立学校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对教学质量更为重视。在私立学校,每一个家长说话都有很大影响力。私立学校校长对教师操有聘雇或开除的权力。作为对照,美国公立学校教师属政府雇员,一旦受雇,加入工会,很难开除,算是铁饭碗,有人便不用心工作了。

美国公立学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急需改革,但是由于教师工会的强大,解雇一个教师会令校方陷入与教师工会之间昂贵的官司之中,几乎很难淘汰不胜任的教员,以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奥巴马政府正酝酿进行一场教育大洗牌,但是传统教师工会和政府改革力量之间的博弈依然难分胜负,改革之路充满了阻力。

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的一项联邦法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Public Law 107-110,简称为NCLB),不妨意译为“有教无类法案”。要求美国中学生在2014年前在阅读和数学两个科目上达到熟练程度的目标,对于不达标的学校要严加惩罚。

批评人士认为,该法案的评价标准导致应试教育趋势在中小学抬头;即便学校当局明知,这些标准化考试的分数只能反映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无益于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但为了达到法案中对标准化考试分数的要求,避免被贴上“不及格”的标签,以致失去大量教育基金,被迫解雇大批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帮助学生应付这类考试。

2010年3月15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对布什政府制定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大动手术。

奥巴马发誓要修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个未曾兑现的法案。他的教改方案废除了上述科目熟练程度的目标,保留了中小学校每年举行阅读与数学测试的要求;但在评价学生学术成就或学校水平时,降低了考试成绩的比重,而将出勤率、毕业率和学习氛围等列入评价标准;并提出在2020年前美国高中毕业生应进一步做好深造及工作的准备。

据报道,美国十万所公立学校中 大约有三分之一未达到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评价标准,面临联邦经费减少的惩罚。奥巴马的教改方案弱化了对不合格学校的惩罚,而突出对学校的奖励。该教改方案对表现最好的学校实施奖励,并减少政府对表现合格学校的干涉。对于占全部公立学校总数5%排名靠后的学校,奥巴马教改方案要求各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学校实施整改。(待续)

2011年08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