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面面观:没有残疾的孩子:“平权法案”与“弱势优先”(上)

(2021-07-17 18:56:42)
标签: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商战

杂谈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思进注:最近,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3-4-6 “平权法案”与“弱势优先”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对于多种族多元文化背景的美国教育事业,产生了一系列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法案。

继1964年“民权法案”之后,翌年“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应运而生,主张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以及政府招标等时候,照顾少数种族、女性、病患者等各种社会弱势群体。据此,在教育和工作机会上,不止局限于平等的原则,而是对历史上曾经受过歧视的美国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等提供优先录取的机会,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处境得到明显的实质性的改善。这是美国民权运动史上又一举足轻重的革命性之举。(参见3-3)

“平权法案”是一个“弱势优先”法律,是特定时期对历史的忏悔和改正。然而矫枉过正,会滑向另一个极端,造成“反向歧视”,也就是说原先占强势的民族或群体,因为这种制度上的人为的“不平等”,而得不到平等的权利。美国实行平权法案多年后,随着黑人和弱势群体地位的改善,开始反省、修改。1996年,加州率先公民投票通过了《209提案》(Proposition 209)立法,废除了在就学和就业中所谓的“名额”和“标准”的配额方式;肤色人种和性别将不作为考虑和判断的条件,人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来争取公平和平等。

美国诞生第一位黑白混血总统,标志黑人基本上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在一次《美国广播公司》的访问中,一位评论家单刀直入,问这位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奥巴马总统,会不会让两个女儿享受平权措施的优待?他回答说:“我想入学许可的评审人,应当把我的女儿们归类于有优势条件的申请人。”他继续说:“我想,我们更应当考虑那些条件差的白人孩子,帮助那些愿意上进,又有潜力的人入学。”这番话引起人们猜想,作为总统,他很可能是个先锋,把平权措施从种族(或性别)取向的原则改为阶级取向,支助那些穷苦的和遭遇不幸的人们。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美国《基础义务教育法案》规定,学童免费乘坐校车,费用由政府财政支付。现在全美国所有校车是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加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校车”(School Bus)的醒目字样。校车的“优先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各地出现了以消除种族隔离为目的的民权运动,为了促进校内的种族融合,开始实施强制性的乘校车交换上学制度。比如,马萨诸塞州从1966年开始,把波士顿和斯普林菲尔德两城市三千多有色人种学生送往周围三十多个白人郊区。1971年,最高法院裁决,针对农村地区黑白居住区相隔太远的困难,动用标准化的校车制度,把白人学生用校车送往黑人居住区,把黑人学生送往白人居住区,强行把黑白学生混合,实现黑白合校的目的。这种强制性措施果然产生正面效果,但也引起了白人的不满和抵制。九十年代中期,鉴于“地方官员为结束种族隔离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美国已不再积极实施这种黑白学区融合计划。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今天美国公立学校事实上仍然存在的“种族隔离”现象,主要是贫富差异所致,而非种族歧视的结果。

民权运动也推进了美国的双语教学美国国会于 1968年通过了关于双语教育的法案。

美国是个拥有150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英语是95%人口的通用语言,但非法定语言。许多新到的移民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和那些同龄的英语娴熟的伙伴那样接受同等的教育;英语对话和理解能力的缺陷,还使得这些学生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待续)

2011年08月纽约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