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思进
陈思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3,404
  • 关注人气:63,5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阳谋:悲观的预言家——黄金十年(下)

(2021-03-26 19:04:43)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投资的方法

(思进注:下文写于10年前,整理了当时几位金融市场著名分析师对黄金走势的判断。但是,十年过去了,金价依然在2000、甚至1800以下,再次显然,金融市场不是线性的,即以过去的轨迹,无法去推断未来的走势,因金融市场是个混沌市场,以至更无人能够准确预测其具体走势……再次转发下文,仅供参考,温故而知新吧……)

(接上)1999年迄今~

无独有偶。当互联网泡沫达到极致之时,黄金市场却传来了利好消息。1999年9月26日,欧洲14个国家央行加上欧盟央行,在华盛顿联合签署了《央行售金协议》,规定在此后的5年中,签约国每年只允许抛售400吨黄金。这一事件标志着黄金20年熊市的结束,自此金价开始起飞,而道指黄金比急剧下滑。截止目前,该比例由1999年的44:1,跌到了2011年6月6日的7.8:1,现在的道指为12089点,金价为1542美元/盎司。

仔细观察道指黄金比走势,我们发现,三个顶点中的每一个都比前一个高出约50%:

18(1929年)→ 28(1966年):增长55%

28(1966年)→ 44(1999年):增长57%

而第二个底点约比第一个低50%:

2(1932年)→ 1(1980年):减少50%

 这样,如果我们把三个顶、两个底相连,可以画出一个扩散三角形。这预示着,目前7.8:1的道指黄金比远未触底,这个数值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测试前期底点1:1,甚至跌至0.5:1(比前一个底点再低50%)。

因此,虽然我们无法知晓金价还会上涨多少,但我们很有把握的是,道指黄金比会再次达到1:1,也就是说,1份道琼斯指数价值1盎司黄金。目前道指在12000点左右,黄金在1500美元。如果美国继续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阻止股市下跌,那么黄金将上涨至12000美元/盎司,甚至更高;若美国中途放弃量化宽松政策,那么道指下跌,金价上涨,最终两者也会在中途相会。这个点位,或许是:道指跌至5000点,黄金涨至5000美元/盎司。

世间没有永远的繁荣,也没有永远的萧条。在经济繁荣期,持有股票和房产可以分享增长硕果,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可是一旦非理性繁荣的泡沫破灭,经济陷入衰退,那么只有握紧硬通货才是“硬道理”。

当然,我们不会永远拿着黄金。当经济走出衰退的阴霾,当道指黄金比重拾上升趋势的那一天,我们就会出手,用这些黄金购买更多的股票。当然,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试想,如果您的祖父:

在1929年卖出一份道指合约,买入18盎司黄金(18:1);

在1932年用18盎司黄金,买入9份道指合约(2:1)

 留给您的父亲。您的父亲: 

在1966年卖出那9份道指合约,买入252盎司黄金(28:1,9×28 = 252)

在1980年用252盎司黄金,买入252份道指合约(1:1)

留给您。至此,您祖父的一份资产,到您这里已经翻了252倍,这还不考虑道指合约按美元计价的名义价值增长(1929年,道指为386;目前的道指为12000)。如果您从1999年就开始放弃做股票,而买入黄金的话,您手上应该已经有252×44 = 11088盎司黄金了,等到道指黄金比回归1:1的那一天,您将拥有11088份道指合约。

 上一轮经济周期,持续时间将近50年(1932年至1980年)。如果历史会重演,那么下一次道指黄金比的底点应该发生在2030年左右。您现在要做的,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黄金,然后让您的孩子在2030年的某一天重入股市。

别再拘泥于无聊的股市和上市公司了,黄金与资源为王的年代已经到来。

***********************

股市小贴士: 硬资产与信用资产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繁荣过后必定伴随衰退。在经济繁荣期,投资者应该选择股票、基金、房产等信用资产;但是在经济衰退中,持有黄金、白银等“硬资产”更为明智。为了对抗经济衰退和全球性通胀风险,投资者至少需要将自己10%的资产配置为黄金或白银。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股市和楼市的“投机乐园”,但是下一个十年将是黄金的“避险天堂”。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已进入“经济冰河期”。在这一时期,信用资产很难继续上涨,甚至会因泡沫破灭而暴跌。而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则将一展身手。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