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阳谋:泡沫下的投机盛宴——低利率——泡沫的始作俑者

(2021-03-10 19:59:59)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投资的方法

如果说上市公司能左右个股涨跌,那么技高一筹的货币决策者则掌控着整个大市的起落,其操控股市的利器是利率。

牛熊交替,虽如同潮汐涨落般属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为干预却可以强化波动。在一个没有干预的自由资本市场,企业家与投资者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分析供求关系方面,然而现在,大家似乎都在学习 “察言观色”,与其关注市场,不如把玩决策者心态。从官员们的一言一行,猜测他们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例如:

“我国央行表示,将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召开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市场预期维持利率不变,但投资者正焦急等待着伯南克对经济前景的看法”;

“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将对通胀压力保持“高度警惕”,这一措辞在过去通常暗示一个月后将升息。特里谢在3月份也使用了“高度警惕”的字眼,而在一个月后,该行就宣布重启加息,将利率从1%提高至1.25%”

……

当股票的成功投资,主要取决于对政策的把握,而非基于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时,整个市场就会发生扭曲。这就好比一场比赛,球员不想着如何踢好球,而纷纷致力于猜测裁判下一步的动向。由裁判而非球员决定胜负的“比赛”,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很多股民对A股“政策市”抱怨有加,但处于“政策市”的并非只是新兴市场,全世界比比皆是。其中独享全球储备货币(美元)发行权的美联储,更是手握全球经济的生杀大权。

资本市场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减息触发泡沫,加息刺穿泡沫。美国20世纪末的网络股泡沫,源自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90年代长期奉行的低利率(5%左右的利率当时已经算很低了,因为80年代的利率均值在8%);后来随着通胀升温,格林斯潘把基准利率上调到了6.5%,刺破了网络股泡沫;之后格老为避免经济衰退,又开启了降息通道,把利率下调到1%,诱发了之后的房地产泡沫;在确认经济已复苏之后,格林斯潘和他的继任者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持续小幅加息,终于在当利率达到5.25%的时候,又刺穿了房市泡沫。由此可见,美联储与其说是调控,不如说是操控,人为地通过加息、减息来加剧经济周期。

https://p9-tt-ipv6.byteimg.com/origin/pgc-image/0291c768285f4a55bec3507b870789d9

美国标普500股票指数走势与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之间的关系

央行操纵股市的另一个特点,是货币政策的严重倾斜性。减息快、加息慢;喜通胀,厌通缩;重消费、轻储蓄。依据所谓的“节俭悖论”(注:凯恩斯提出的理论,认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他们认为存钱有害经济,鼓励人们消费和炒股,却不断用低利率无情地盘剥与惩罚储蓄者。

低利率是印钞票的代名词,虽然听起来与增发货币无关。当投资过度,储蓄不足时,利率本应上涨。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民众纷纷玩起存款搬家,把钱投入到股市与楼市,势必会引起银行存款不足,贷款能力下降,所以贷款与存款利率都应走高。那么为了把利率固定在低位,中央银行必须出面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没人愿意以赔本的低利率贷款时,向商业银行提供廉价信贷。中央银行哪来的廉价信贷?不要忘了,中央银行可是唯一一家 “合法造钱”的机构。拥有印钞机,“信贷”永远廉价。

看来,政府和中央银行更像是投机盛宴的主持人。每一次泡沫破灭,我们都在强调要“加强监管”。这就好比指望供酒商一面提供廉价美味的佳酿,一面责怪醉汉贪杯。当然,有时他们也会象征性地喊几句口号,比如美国“头号酒贩”格林斯潘曾在1996年12月发表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一边斟酒,一边善意提醒投机者几句:“饮酒有害健康”。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