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阳谋:微型股骗局——套利股——令人发指的联合欺诈(上)

(2021-02-15 19:20:01)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投资的方法

(接上)毋庸置疑,乔纳斯是“拉高出货”的天才。可这位天才毕竟是在单打独斗,算不上“专业”,也成不了规模。在这个市场上能真正长期、稳定谋取暴利的,是那些从事地下活动的经纪公司和股票经纪人。如果您认识到他们是如何利用微型股实施套利的,我敢打赌您一定会发誓一辈子远离这个市场。这是一个至今仍在上演的可耻阴谋。

1997年11月25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在纽约曼哈顿以证券欺诈罪向19人提起控诉。这19个人的“来头”形形色色:有股票推销员、六个股票经纪人,甚至还有几个黑手党成员。此案涉及到梅尔·普罗克·鲁宾斯(Meyers Pollock Robbins)公司所从事的诸多OTCBB(柜台交易板)微型股非法交易。众多证据表明,此案只是冰山一角,全美搞这些非法证券活动的地下公司多达200家,上当受骗的投资者不计其数。这不仅仅是“拉高出货”、IPO“打新股”中常见的违规、司空见惯的股市“黑嘴”,而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持续多年且长期处于监管盲点的阴谋,涉案金额甚至高达几百亿美元。

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OTCBB和粉单市场,因为在这个板块上市的公司良莠不齐,市场参与者鲜有大型投资机构,而多以私募与散户为主。OTCBB股票流动性差,这就为价格操纵大开方便之门。缺乏流动性的股票,很难界定怎样的价格算是合理:50美分、1美元、2美元、5美元?似乎都说得过去。在这里,股票推销员的作用可就显现出来了。他们深谙大众心理,有一套娴熟的广告技巧能把一文不值的垃圾股忽悠成天价,让投资者买了还觉得物超所值。高明的推销与欺诈,往往只有一墙之隔。

鲜为人知的“套利股”(Chop Stock)

这些地下经纪公司和股票推销员致富的法宝,就是OTCBB市场中的套利股(Chop Stock)。所谓“套利”(Chop),是指经纪公司通过各种渠道,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股票,然后再高价甩手,抛给不明故里的公众。两者间的价差称作“套利空间”;存在巨大套利空间的股票就叫“套利股“。公众在OTCBB电子公告牌上看到的报价,经常是经纪公司拿到的成本价的数倍,而所谓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基本上都不是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据统计,OTCBB市场上有700多只这样的套利股,日成交金额超过8500万美元。另外纳斯达克主板市场也存在200只左右的套利股。

美国《商业周刊》披露,“套利股行业”的年均“利润”高达100亿美元,牵涉到上市公司、经纪公司、政府官员、股票推销员与经纪人等多方群体,甚至连纽约黑手党也卷入其中,是彻头彻尾的联合犯罪。地下经纪公司和上市公司员工(或前员工)相互勾结,利用内幕交易获取廉价筹码。这些灰色交易经常在不易被察觉的离岸账户进行,并通过贿赂相关监管人员的方式确保安全。这是一条收益颇丰且风险极低的发财捷径。

OTCBB市场上的微型股套利交易,其实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被称为“微型股之王”的梅尔·布兰德斯(Meyer Blinders)几乎以一人之力推动了微型股牛市,将原本成交清淡、乏人问津的OTCBB微型股市场搞得如火如荼。他把握了投资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股票越便宜,就越是没人要”,在这一领域实施营销手段,利润绝对呈指数级增长。梅尔的微型股骗局最终败露,1992年他以六项罪名被判入狱,证监会没收了他的全部个人财富。这位传奇人物的职业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然而一个梅尔倒下去,千万个梅尔站起来。90年代,一批新的微型股套利天才已经成长起来,接过了梅尔手中的接力棒。这些地下经纪公司的所有者不过30出头,但对各个领域的运作方式、人脉关系把玩得炉火纯青。他们雇佣了一大批股票推销员作为“执行任务”的中坚力量。这份工作有点类似向消费者兜售商品,即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例如打电话、上门推销)把微型股的价值吹得天花乱坠。被忽悠得晕头转向的投资者完全不知道经纪公司获得这些股票的真实成本,还以为自己捡着了大便宜。他们不懂:OTCBB电子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价格,其实只是“营销价”,而反映股票真实价值的“成本价”,永远是不能见光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投资者被告知无法取得OTCBB股票的纸质凭证,而只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否则他们一旦看到纸质凭证上写的真实价格,肯定会当场晕倒。

卖给公众的套利股价格几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票推销员的“忽悠本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推销员甚至掌控了OTCBB市场的定价权,因此其报酬提成相当可观。

那么套利股是怎样以低价从上市公司流入到地下经纪人手里的呢?原来,这些股票的原始所有者是上市公司高管或高级员工。基于股权激励和避税的考量,许多公司都倾向于用赠与原始股,而非现金的方式发放奖金。按照美国证券法,内部人员持股不允许马上抛售变现,而必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方能解禁。为了马上拿到钱,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员会通过“黑市”与地下经纪公司取得联系,以较大的折扣出售给他们。而经纪公司随时都可在OTCBB市场以高价转手,牟取暴利。(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