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阳谋:IPO风云—海外“借壳上市”—中国民企辛酸泪(五)

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
(接上)这是一条“诱捕——猎杀”的二重利益链。在这条利益链上,饱餐一顿的除了“最后的杀手”——发布看空报告的调研机构及其利益相关者,还有那些初期引诱猎物上钩的大量资质不全的上市中介、会计师事务所。上市企业为图省事,牵头的财务顾问公司往往向其介绍包括审计师事务所、投资者关系公司等整个链条上的服务机构。或者财务顾问想多赚钱,或者企业想省钱,那些审计所和律所经常是很小的、不知名的、不那么让人放心的机构。为绿诺出具审计报告的Frazer Frost会计师事务所,此前已被两家客户曝出有账目问题。据悉,有4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为中国企业出具审计确认函,而这些事务所的合伙人数量都在五人以下。
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精髓除了真实信息披露监管之外,就是通过监管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监管上市或进行公开挂牌的公司,即只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能对拟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进行上市信用背书,公司股票或其他权证上市一般都会成行,所以中介机构要承担非常大的连带责任,乃至破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01年在安然公司事发后,作为中介机构的安达信也进入破产程序,并最终从世界五大会计机构的版图中消失。
然而对那些小机构,你是“死无对证”的。一旦东窗事发,它们不是关门大吉,就是当时负责筹备上市的主要人员离职,没有能力承担背书责任。绿诺等民企深陷“海外上市”陷阱,很大程度上是上了这些“假洋中介”的当。
n
绿诺事件极大挫伤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即便是那些上市流程完全合规的中国公司,也遭受了池鱼之殃。受害者不仅仅是OTCBB板块的上市公司,纳斯达克主板企业同样难逃一劫。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有8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摘牌。自2011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 题,1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由于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普遍不信任,连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的IT公司股价也惨遭滑铁卢。百度仅一个月就下跌 11.64%,新浪近一个月下跌12.5%,人人网、优酷网和新浪等股票跌幅均超10%,11只股票跌幅超5%。6月8日,当当网继7日破发后再跌3.79%,报14.97美元并创新低。
这已不只是针对那些在OTCBB板块违规上市的公司了,而是对所有中国概念股的一次集体围猎。
被猎食的不只是小股民。瑞士的永续资产管理公司和美国新泽西州的德雷曼价值管理公司,持有为数不少的绿诺股票;因提前做空次贷产品名噪一时的对冲基金巨子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亦不幸踩中了“中国概念”地雷。他所持有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 Corp.)也成为了空头的枪靶子,让他蒙受了5亿美元的亏损。
上市企业、股民、看好“中国概念”的基金,全部都是输家;空头则大获全胜。据DataExplore数据,2011年上半年,仅做空在美上市的80家中国公司的空头仓位比例,就从3.99%上升到5.92%,明显高于标普500指数的做空仓位,后者比例只有2.5%。据路透社报道,一位名叫约翰·伯德的投资者如此表示:“这是空方的收获季节,这种操作创造的财富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不过客观地讲,此次遭遇围猎也当属情理之中。苍蝇毕竟不叮无缝的蛋。那些急于上市、好大喜功的中国企业,没有练好扎实的内功就去和别人打擂台,或许一开始能偷赢个一招半式,但是从哪里来,终归是要回哪里去。而所谓“做空中国”,只是做多中国的反面。没有长时间的做多中国,何来今天的短线做空?回头看一下OTCBB与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中国概念股,过往两年,全球股市没有涨多少,但它们的股价却上涨了几十倍,靠什么来支撑?此轮暴跌,不过是对前两年暴涨的一次获利回吐。(完)
***********************
股市小贴士:
人类习惯线性思维,但自然界却喜欢指数变化。特别是在股票下跌的时候,多数股民总是热衷于抄底,在很多人眼里,下跌5%属常态,10%就算超跌了……
华尔街财经作家罗伯特·巴巴拉在畅销书《资本主义的代价》中讲述了他这样一段经历,当时正值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初期。
在股市崩盘的中期,也就是纳斯达克指数跌去40%的时候,我曾询问一位德高望重,并且和我志趣相投的年长同事,科技股股价究竟会跌到什么水平。他说:“我已经65岁了,亲身经历过60年代晚期的那次狂热。股市到达顶点的时候,人人都知道自己必须投资一些高成长类的公司。这回高科技公司显然是上上之选,科技、科技,还是科技!但当股价跌到最低点的时候,人们就会注重价值。大家一致认为,高科技类的公司现在已经毫无价值——毕竟到最后,市场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投资热点,而原先的宠儿则成为弃儿,无人问津了。”
“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我对他说,“还会跌多少?”
“很简单。用平方根理论去算吧。对公司股价的最高点开方,当跌到这个平方根的时候,就可以买进了。”
我那时当然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事实证明,他基本上对了。看一下思科的股价,2000年的最高点是81美元,那么2003年的底在哪里?你猜猜?——答案是比9美元略少一些。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