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阳谋:庞氏骗局——“世纪之骗”——麦道夫旧戏翻拍

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2008年,相隔一个世纪,一场惊天的庞氏骗局再度上演。若查尔斯·庞兹遇上百年之后的伯尼·麦道夫,或许只能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比麦道夫500亿美元的行骗规模,庞兹那区区700万美元的涉案金额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伯尼·麦道夫曾担任过美国纳斯达克主席,在华尔街是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已年逾70的麦道夫有着白璧无瑕的证券从业记录、经常进行慈善捐款。若不是碰上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和查尔斯·庞兹联系起来。任何人把自己的钱交给这位老者打理,似乎都找不到担心的理由。
人们不仅不担心麦道夫的诚信,而且都以加入麦道夫的基金为荣。想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有点类似于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但无人介绍是不能进的,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就算加入之后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麦道夫从不解释,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就会把你踢出局。麦道夫的客户包括富豪、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甚至欧洲的一些银行。面对长期稳定得不可思议的盈利率和自己信任的已经赚到钱的其他投资者,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手们担心的不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
事发前,麦道夫从未令投资者失望过。他们交给麦道夫的资金,每月均能取得超过1%的固定回报,而且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旱涝保收”。这是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回报率。然而事实上,麦道夫并没有创造财富,只是创造了别人对他拥有财富的印象。投资人并不知道,他们可观的回报是来自自己和其他顾客的本金——只要没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会被拆穿。
这场“麦氏骗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在美国200多年证券史上无出其右。麦氏基金的收益率即使在席卷全球的金融灾难面前也能独善其身、毫发无伤,所以要说完全没人质疑也是不可能的。1999年,一位叫哈利·马可波罗斯(Harry Markopolos)的金融分析师就给美国证监会写了封投诉信,称“无论从合理性还是数学的角度来看,长期取得麦道夫那样的回报率都是不可思议的。麦道夫投资基金很可能在经营一个全球最大的庞氏骗局。”遗憾的是,证监会并未深入调查,此事不久便石沉大海。在网络股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时期,投资者甚至“懒得怀疑”麦道夫究竟是天才还是骗子,只要能取得高回报就行。对此我们也对监管机构的能力可见一斑。麦道夫骗局在证监会眼皮底下竟然经营了20年,受害者不计其数。其中最大的输家并非个人投资者,而是经验相对丰富的投资机构与对冲基金:
·
·
·
·
·
东窗事发前,麦道夫是众人景仰的“投资天才”,然而稳定收益的秘密,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个秘密,麦道夫保守了近20年,据说对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守口如瓶。不过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提款,当有客户提出赎回70亿美元现金时,麦道夫知道:他的末日到了。
不堪压力的麦道夫首先把真相告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孩子们,今晚我向你们坦白。我欺骗了你们,欺骗了所有人。我其实一无所有。一切都只是个巨大的谎言。”
万分惊愕的儿子们,当晚就向警方告发了老爸。2008年12月12日,麦道夫被逮捕,并坦承11项罪名,认罪收押。
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被判处150年监禁。押解当天,愤怒的受害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但愿监狱成为你的棺材。”而他的大儿子马克·麦道夫,两年后被发现在纽约家中用狗链上吊自杀……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