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阳谋:庞氏骗局——伟大的骗子——查尔斯·庞兹(三)

(2020-12-26 19:50:10)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股市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接上)庞兹把这些钱存进波士顿一家叫做“汉诺瓦信托”的小银行(Hanover Trust Bank of Boston)。之所以选择这样一家银行,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对其实施控制,有朝一日若是遇上什么麻烦,这家银行作为“自己人”可以随时救急。他甚至觉得自己有可能成为该行行长。很快,庞兹真的得偿所愿。在存下300万美元的巨款后,他又和一些朋友买通了银行高层和各相关利益方,终于成功掌控了这家银行。到1920年7月,庞兹又吸纳了几百万美元资金。人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毕生积蓄,甚至把房产抵押出去,交给庞兹打理。多数已经赚钱的人也不愿把钱取出来,而是继续留在庞兹这里用于“再投资”。

稍有会计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庞兹的经营入不敷出。他支付给投资者的高额利息,仅靠所谓的“邮票投机倒把”是根本无法支撑的。但只要新钱不断流入,他就可以不断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加以维持。新投资者的本金,是老投资者唯一的收入来源,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能合法获取利润的渠道。

庞兹的个人生活相当奢华:他在马萨诸塞州购买了一座带空调和加热游泳池的豪华庄园。除汉诺瓦信托银行之外,他还在新英格兰开了好几个个人户头。他把母亲从意大利接到美国,给她购买的是头等包间的远洋船票。但不久之后,母亲就去世了。

 

庞兹的快速发家当然招致了不少人怀疑。然而,当波士顿一名财经作家发表文章,暗示庞兹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合法地取得如此高的回报后,他被庞兹以诽谤罪告上法庭,并被判赔付庞兹50万美元!因为当时的美国法律规定,控告他人诽谤,举证责任在控方。这位作家找不到庞兹欺诈的证据,所以败诉。此事也化解了不少人对庞兹的怀疑。

尽管精明无比,还是难以掩盖所有的蛛丝马迹。不久,波士顿一个叫约瑟夫·丹尼尔斯(Joseph Daniels)的家具商起诉庞兹恶意拖欠家具费,有钱不还。庞兹虽然胜诉,但这起民事纠纷却不由得使人对这个“意大利暴发户”再度生疑。几个月前还一贫如洗,甚至连家具钱都付不起,怎么就忽然发家了?公众议论纷纷。一些不安的人开始要求把钱取回来,证券交易公司门前出现了第一次挤兑。庞兹信守承诺,把钱分文不少地付给他们,挤兑便停止了。几天后,《波士顿邮报》登载了一篇宣传庞兹“成功投资”的正面报道,不仅又一次打消了公众的疑虑,而且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这篇报道称,庞兹仅45天的收益就超过了50%;好笑的是,就在这篇报道下方恰好有另一家银行刊登的广告,称他们的年化收益率为5%。此文发表后的第二天,庞兹就看到证券交易公司门口再次排起了长队,不过并不是挤兑。这些人都是来送钱,而非拿钱的。在鼎盛时期,庞兹每日吸纳的资金量高达25万美元。

当然,怀疑庞兹的依旧大有人在。《波士顿邮报》出版商理查德·格罗泽(Richard Grozier)与《都市报》编辑艾迪·杜恩(Eddie Dunn)派遣记者暗中调查;马萨诸塞州政府官员也对庞兹进行了调查和盘问。不过在庞兹的巧妙周旋下,这些人最后都无功而返。

其实庞兹自己也心知肚明,搞大了最后肯定会出乱子。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想做点正经生意,用真实的利润填补资金缺口。遗憾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了。7月26日,《波士顿邮报》登载了一系列文章,就庞兹的“造钱机器”提出一连串实质性问题。《邮报》还联系了著名的金融分析师克拉伦斯·巴伦(Clarence Barron)调查庞兹的秘密经营。巴伦发现,虽然投资者趋之若鹜,但庞兹自己的公司却并没有做相应的投资,巴伦还注意到庞兹的公司声称自己投资了约160万份回邮券,而实际上当时美国邮政系统进入流通的回邮券数量总共只有27000份。(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