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对社会运行有什么作用?尝试用逻辑描述

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
作者 | 杨鹏新国学
来源 | 华书
“德性的历史群”讨论信仰问题。Turok问:能不能用我们这类“无具象神论者”听得懂的逻辑,来描述一下信仰对于社会运行的作用?我感到Turok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受到唯物主义和科学训练的大脑,不太习惯于传统宗教教义式的解释话语。我尝试给予了回应,本文是在我回应基础上的整理。
一、世界明显分为三个部分,一为生命世界,二为有形物质世界(可统称为“有”),三为无形能量世界(统称为“无”)。万物在虚空中,生命在地球上。我们能看见生命世界和有形物质世界的运动,也能发现“有”的世界的自然运行规律。但我们对无形能量世界缺少更深的认识。
二、无中生有。我们相信无形能量世界“无”对我们这个“有”的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有决定性影响,但由于我们对“无”的世界之无知,因此我们本质上并不了解我们这个“有”的世界。人类所知有限。“无”中有些什么?是些什么?不知“无”,焉知“有”?
三、为什么会出现“有”的世界?为什么“有”的世界不消失?这是世界上最具挑战的问题。按热力学“熵定律”,封闭系统中,一切能量差消失,一切差别消失,虚无为本,存在为虚,“有”的世界根本不应当持续存在。“有”的世界是逆熵而出,逆熵而存,逆熵而生。
四、“有”中的生命现象,生命之有,有序生长,不停创造,这更是“逆熵”,更难理解。生命之“有”,背后的推力是什么?背后的秩序是什么?
五、“有”的秩序能存续生长,说明一个问题,有外部能量流入。有无形之“逆熵”力量在系统之外,从外部注入能量,“无中生有”,使“有”得以产生、存续,使生命得以生长繁衍。如果没有外来能量的注入,地裂天崩,万物化为粉尘。
六、伊恩先生的表达极好:在物理学界,热二是公论的极少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在体系中熵减很容易理解,只要存在能量波动就有秩序(组织)产生,但终将走向热寂,但如果注入或外来能量,则可不断进化秩序和组织。如果把宇宙视为一个封闭体系,从逻辑上说,热二恰恰证明造物主的存在。即,上帝在系统之外。
七、源源不断之外部能量补充注入宇宙,宇宙万物因此有序,生命因此生长。无上帝,宇宙熵化,天崩地裂。这种描述《圣经》中极多。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约翰福音》中说:“上帝即爱。“ 所谓存在,即上帝之爱。
八、《道德经》三十九章中也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浴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以高,将恐蹶。”
可如此这般译一下:从前得到“一”的事物。“天”得到“一”,所以清明,天得一以清。“地”得到“一”,所以安宁,地得一以宁。众“神”得到“一”,所以灵验,神得一以灵;“浴”得到“一”,所以能充盈满水,浴得一以盈。极而言之,其至也。如果缺失了“一”,可说天空无以清明,恐怕将分裂,将恐裂。地无以安宁,恐怕将被爆发,将恐发;众神无以灵验,恐怕将消失,将恐歇;江海无以满盈,恐怕将枯竭,将恐竭;万物无以存在,恐怕将灭绝,将恐灭。侯王无以保持自己高贵的地位,恐怕将倾覆,将恐蹶。
天地神灵王权万物,都因为得到“一”的能量,得以产生、存续、生长,没有这个“一”的能量流入,就是熵化万物,天崩地裂,死寂虚无。
九、意志生信仰,秩序生理性。
人类用各种概念来描述这种主客合一的力量,称之为“上帝之逻各斯”或中国的“天之道”。上天为“意志”,道为“秩序”。优秀的心智,“意志”与“秩序”合一,祈祷以感知“意志”,科研以发现“秩序”。
在西方,这种“意志”与“秩序”有机统一的优秀心智,集中表现在牛顿、洛克、亚当·斯密这些人身上,也集中表现在华盛顿、富兰克林、杰弗逊这些美国开国者中。信仰的,又是理性的。祈祷的,又是分析的。宗教的,又是科技的。能生产的,又是能战斗的。竞争的,又是法治的。
十、对这“创有”的力量,人类各民族的认知能力高低不同。古犹太人对至上“意志”体会最深,生成上帝信仰传统。古希腊人对数理“秩序”体会最深,生成理性思维传统。中国诸子自成系统,无犹太先知那种纯粹的唯一的上帝信仰,无古希腊哲学家那清晰的数理几何,但是中国先贤同样感知到了“意志”的主宰和“秩序”的运行,如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十一、中国儒家演化中,自断了孔子的“天命”信仰,是自断了至高“意志”源,造成信仰动力散失;道家在演化中也离开老子的“天道”的合一,不再是天道家,而演化成了以“道”为尊的单纯的“道家”,而且最后道教将“天之道”的终极“意志+秩序”散化为诸泥巴偶像崇拜,更是自我糟蹋;墨家之“天志”没有升华起来就被灭除,断了“意志”之源。
中国精神史上,似乎有某种污泥,进入了中国精神之流,使人们逐渐看不清那清澈的”意志“力量的注入,这是什么污泥?中国精神的源头,是清澈的,到中下流,混浊了。
十二、尽管如此,中国心智,有漫长的敬天之路,有”意志与秩序“的启蒙准备,有基础继续升向“意志”,继续深入“秩序”。一个族群力量能级的历史变化,并非几位智者就能解决的,决定者在宇宙的深处,一切看那至上的”意志“的安排。中国人说听天由命,这是至深的智慧,急什么?信仰就是了,依靠就是了。今天中国人普遍能级上升,迎向”意志“,深向”秩序“,这是新的天命的历史激荡。上天安排中国人最后的解放,这是为了完成人类最后的自由征程。人类的自主权秩序,将由中国人最后实现。
十三、犹太人对至上“意志”的描写,集中在《圣经》中。这是来自宇宙深处的创生的意志力量,爱护生命和公义之意志力量,不可阻挡。这意志化入生命,即为创造与爱之意志,终将在历史中步步实现,层层展开。《圣经》没有说明数理秩序,没有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上帝运行世界的奥秘,我们可视为具有强大的动力机但没有安排数学化的思维工具机。数学思维工具机,在古希腊几何学中。
十四、古希腊对至上“秩序”的描写,集中在毕达哥拉斯的“数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以及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中,在古希腊理性哲学中。希腊的问题是,“意志”分散在希腊宗教的诸神之中,只能算是小溪小河的混乱集市。我们心中有古希腊理性的明灯,但我们今天去希腊,你能看到什么遗址?不过是混乱的杂神之庙。古希腊哲学和宗教家们,对根本的统一的“意志”之大海,缺少统一感知,可视为有数理思维工具机但缺乏强大的心灵动力机。
十五、古希腊是理性智慧高而信仰动能低,高动能的基督教一定会俘虏古希腊理性哲学。中世纪欧洲的思想运动,就是基督教改造古希腊这数学思维工具机来适应基督教动力机的过程。改造完成之时,信仰与理性统一,就是西方兴起之时。吴国盛先生对西方科学兴起的基督教因素,有很好的研究。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数论奠基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与中国老子同时),他说“万物皆数”,将数学提升到了本体秩序的高度。人类思想史上,可能没有一句话的深层影响能超过“万物皆数”(All is number)。
十六、“至高意志”与“至上秩序”结合,精神动力机与精神工具机结合,有动力有方法,这结合就自然生出新的宇宙命运和历史走向观,原因就是“至高意志”要求实现“至上秩序”,上帝要实现理性秩序,这是宇宙宏大计划下必然层层展开的图景。
十七、个人的意志向“至高意志”靠拢,个人的思维向“至高秩序”靠拢,这就是历史演变的趋向。每个人内心信仰动力上升,每个人智力更理性化,信仰力、理性力、创造力、秩序力、战斗力都在上升,愈来愈强的个体之间,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必更多信仰、更多理性、更多平等、更多自由、更多创造、更多爱,更少奴役、更少抢劫、更少杀戮,这就是宇宙神圣秩序的历史展开,这就是天命的方向。凡故意把人弱化以便统治人的,与此历史展开的方向相违,会须清除,这是必然。
十八、并非信仰上帝、笃信科学理性的,都能以自主权为基础建立平等社会。这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至高意志”与人类的关系问题。凡在“至高意志”和人类之间,设定一些特殊代表的,这个世界就是有人在装神弄鬼,就是人压迫人的世界。这些特殊代表就是特权分子、集权分子、腐败分子。这些特殊代表可能是“圣人”、可能是“圣君”,可能是某“得道高人”,他们把自己打扮成“至上意志”联结人间的必由通道,从古印度的婆罗门到中国的天子再到各种教皇,无不例外。
十九、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真正平等自由的自主权秩序为什么诞生于新教民族中。别看世界上宗教教派众多,今天世界上,与自由、平等、博爱、创造、协作、法治相通的、支持现代性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组织,就只有基督教新教。在平等自由的制度层面,新教中的公理会最重要,高度重视组织之间的自治平等。新教扩展,就是自主平等的组织秩序的扩展。要学会建立一种不允许以暴力来自封代表的社会秩序,如Metoo所言,凡未经同意之进入,即是强奸。
二十、阿拉伯世界的问题,是感知了至高“意志”,有了动力和凝聚力,但是抛弃了对理性“秩序”的追索和遵循。中国的问题是,对“意志”和“秩序”都有感知(表现在对“天-道”的认知中),但对天命“意志”之唯一信仰不强、对“秩序”之数理缺少深入。但中国人世界人口第一,如此勤奋好学苦干,背后精神特质自有尚未被揭示的深层优点。
中国人让人有信心,是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开始了历史性的上升,向“至高意志”和“至上秩序”的上升,这是一个开放中持续学习上升的过程,中国人勤奋好学,只要开放,深化自由,假以时日,信仰能量和理性效率当然会上升。数量巨大的人口向“至高意志”和“至上秩序”精神升华的运动,加上自治组织的扩散,这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运动。有诸子百家训练出来的海纳世界的心态,我们在学《圣经》、学科学,在消化“两希”中继承传统,中华心智将更为有力、理性和强盛,将会给人类贡献一个新的更为宏大的文明。
(思进注: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更并不代表本号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