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古德温只是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名普通散户。长期以来他一直持有悬崖矿业公司(Cliff Mining Company)的股票,直到某天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新闻:
因多年劳而无获,悬崖矿业公司已停止地质勘探,并解除了所有开采设备。
神经敏锐的古德温立即意识到这是条重大利空,于是不由分说,立即把手上的股票抛得一干二净。
古德温本来暗自庆幸自己行动力迅捷,“走在了市场前面”,但几个月后他却傻了眼:悬崖矿业的股价就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直线上窜,仿佛有意要跟自己过不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快,他找到了答案。原来悬崖矿业公司虽然前期未能取得任何开采成果,但最近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认为悬崖矿业所在的密歇根北部地区,地下很有可能蕴藏一条巨长无比的铜矿带。正是这篇论文的公布引起该公司股价暴涨。古德温本应“认赌服输”,但令他无比恼火的是,悬崖矿业高管麦克诺顿(MacNaughton)和阿加西(Agassiz),早在3月份就私底下从地质学家那里获悉了这一理论,随后这两个肮脏的家伙立即从市场上购入了700股,而3月份正是古德温卖出股票的时间!这是典型的内幕交易!
吃亏的当然不只古德温一人,所有过早离场的散户都会捶胸顿足。但这个小伙子的法律意识蛮强,他知道有部法律叫《蓝天法》,对十几年前斯特朗夫妇胜诉这件事也有所耳闻。古德温不愿善罢甘休,决定运用法律武器把自己“被骗”的钱要回来。
不久,麦克诺顿和阿加西一起收到了来自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的传票。然而令古德温大失所望的是,陪审团和法官几乎一边倒地站在了悬崖矿业公司这一边。不容否认,这起案件与“斯特朗夫妇诉拉皮德案”的确存在着很大不同。首先,麦克诺顿他们并没有主观故意来“设计陷害”古德温,他们完全不认识这个小伙子,在法庭上才第一次见到他。反观拉皮德,为不让斯特朗夫妇看穿自己的计谋可谓煞费苦心;其次,虽然麦克诺顿等人比市场提前获悉了地质学家的理论,但该理论仍然只是一种假说,当时并没有确凿证据能证实。悬崖矿业很有可能跟以前一样,什么矿也挖不出来。这个理论并不意味着股价一定上涨。据此进行股票交易,带有很大的投机成分;再次,没有法律规定上市公司高管一定要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滴水不漏地公之于众。提出这种要求既有失公允,在具体实践中也难以操作。况且在很多情况下,取得消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不少商业情报是艰苦谈判的成果,怎能说公布就公布?
有关“麦克诺顿和阿加西利用内幕消息获利”并不是本案争执的焦点,关键是古德温过早抛售股票而蒙受损失,究竟算谁的错。古德温一直在强调:“若我当初就知道那位地质学家的假说,绝不会轻易抛售。”
可是在陪审团看来,这个理由很难成立。古德温当初卖股,主要是因为他在报纸上读到的一篇文章。可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从属于第三方机构,和悬崖矿业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往来。麦克诺顿与阿加西甚至对此文一无所知。因此,《普通法》中的反欺诈条款在此案并不适用。
除此之外,影响古德温案判决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法庭认为“只有原告和被告相互认识,且进行面对面的交易才可能构成欺诈”。而在证交所进行的买卖交易,由于双方都不承担信托义务,那么基于《普通法》的法理基础,内幕人不披露重大信息并不构成欺诈。
大法官拉格(Rugg)最后宣判:古德温败诉,原告不必赔偿被告因过早抛售股票蒙受的损失。古德温明白自己“势单力薄”,也没再提出上诉。
古德温案的判决结果,给那些试图用“欺诈罪”为上市公司高管找麻烦的中小投资者一记闷棍——输了钱都想要回来,那股市游戏还怎么玩?除非你的股票不是在证交所交易的,而是清楚地知道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否则起诉上市公司高管,唯一的结果就是再损失一笔诉讼费。在之后的近30年里,不断有“小散”奋力抗争,但多数都步了古德温的后尘。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