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
股市之所以颇具吸引力,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赌欲。走入股市,就如同走进一家麻将馆。股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不过是麻将馆中各个角色的“变身”而已。
首先,来这里打麻将的人必须先向老板缴纳一笔“入会费”,成为会员后方可入场“搏杀”。这笔“入会费”,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IPO;
其次,麻将馆里有许许多多牌桌,每个牌桌都由一个“摊主”负责打理,如洗牌发牌,端茶倒水。所以每打一轮麻将,客人还需向摊主支付一笔“服务费”。在股市中,这些“服务费”可理解为券商收取的交易佣金、政府克扣的印花税等各类交易成本;
另外,任何赌博都不可能是公平的博弈。这里“庄家”遍布,“老千”横行。那些自以为掌握“价值投资”真谛的新手,是他们最理想的猎物。
最后,就是大量充满幻想的赌徒了。即使所有人都明白在这里九死一生,也无法浇灭他们的热情,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赌神,而当炮灰的是别人。
麻将馆老板和摊主当然稳赚不赔。老板一次性获得的IPO会费就不提了。而摊主呢?只要麻将桌不空着,不论谁输谁赢,钱都照收不误。他们最关心的是“成交量”,也就是吸引更多的赌徒入场。要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大筹码。一次输赢10%显然比输赢1%来得刺激。对股市来说,就是要增加股票波动性。没人会对一年只波动1%的股票感兴趣。
庄家和老千能赚多少,要看他们“坐庄”或“出千”的水平。但相对那些老实巴交的赌徒,就算不胜券在握,也至少十拿九稳。
庄家,或者老千,的确是十分微妙的角色。股民对庄家,可谓是爱恨交织。股场老手都知道:无庄不股。没有庄家的股票,犹如一潭死水;可是庄家一旦“发起飙来”,小散则只有被套死的份。所谓庄家,说得“文雅”一点,就是传说中的“主力”。这些人手中握有足够数目的股票,足以操纵价格。很多上市公司雇有专业“操盘手”,其工作就是在关键时刻拉高或打压公司股价。公司想要“吸筹”时,会首先甩出大手卖盘打压;而要增发或套现时,往往会把股价快速拉高。当然,如果你和庄家“心有灵犀”,在主力大举行动前就看穿其意图,便可将主力的一部分预期利润纳入自己囊中。但此境界非常人所能及也……
目前,操纵股价几乎在任何国家都会被认定为非法,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不可能不包含欺诈。在对手盘不明确,或上市公司没有特别消息的情况下,庄家要想拉升或打压一只股票是很难的。庄家的惯用手法,要么是再开一个账户作为交易对手“对敲”;要么是利用与上市公司的特殊关系,释放虚假的利好或利空消息,引诱不明真相的散户上钩。虽然证券监管早已明令禁止这些行为,但却屡禁不绝,原因其实在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股民们太爱庄家了,以至于多数人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鱼儿并非不怕鱼钩,可美食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而几乎所有鱼儿都认为自己就是那既能吃到食,又能逃过一劫的少数幸运儿。
在股场历史上,不“出老千”,单靠“真本事”能做到稳定获利的“牛人”寥寥无几。大名鼎鼎的巴菲特,更是操纵股价的高手。他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股价波动,而这点又让他赚钱变得更加容易。自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首只股票以来,股场庄家可谓“豪杰辈出”。不过他们最早的乐土,是18世纪北美那片刚刚独立的土地。那时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的概念,所有交易都在场外进行。由于缺乏完善的规则,庄家和老千四处兴风作浪。但正是在如此毫无监管的土壤上,股票交易反而发展得如火如荼。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他是人类证券史上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大的庄家,几乎以一己之力操控了当时整个股票市场。从热情到疯狂,从疯狂到灭亡……(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