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阴谋”:起航:荷兰东印度公司——股场游戏的缔造者(中)

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
(接上)这份凭证的名字,就叫做“股票”。
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很快就在荷兰民众间掀起了认购狂热,公司从此名震四海。许多一生连桨也没划过的人,也对公司舰队的一举一动关注有加。每一次出航,成败不定,股价当然也起伏不平。不过在“好赌成性”的荷兰人眼里,这种刺激无疑是难以抵挡的,他们永远不会爱上一个确定的结果。
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IPO的时候,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市”供出资人之间相互交易股票。也就是说,获取股票的唯一合法途径就是从上市公司购买,一经购买就无法再转让。在这一时期,人人都是股市“投资者”,而非致力于低买高卖、炒作价差牟利的“投机者”。公众持有股票的目的只有一个——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想想看,只要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那么每次航行所带来的利润都有一部分属于你!虽然可能遇见吃人的土著和冷酷的海盗,虽然随时会遭遇沉船的风险,但毕竟是赚多赔少。公司不少舰队甚至持有皇室给予的私掠许可证,可以“合法地”抢劫竞争者的商船……到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了。他们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20
通过IPO获得充沛资金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启了它的加速扩张之路。其航线从地中海延伸到非洲的开普敦(荷属殖民地,最重要的补给港口,苏伊士运河开凿前驶往印度的必经之路),再到斯里兰卡西南部港口加勒,一直抵达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1619年,荷兰人征服了这座城市,并重新命名为巴达维亚)。除此之外,东印度公司还在此进行大量的区域贸易,航线四通八达,西起阿拉伯半岛,途经印度,东至中国,甚至在日本也有荷兰人的身影。香料、茶叶、丝绸、瓷器、金银……轻松倒手即可大捞一笔。
与当代国内资本市场那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不同,荷兰东印度公司非常重视股东回报。1602年~1696年,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公司每年的分红高达12%
~
63%。谁不买它的股票那简直是傻子。于是,股票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东印度公司舰队的下一站将往哪里”甚至成了妇孺皆知的话题。
荷兰人对股票的狂热追求,远远超出了东印度公司当初的预期。公司发行的股票数目毕竟有限,且投资者一旦错过发行期,就再也无法从公司那里认购。怎么办?你若真是想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其他投资者手中以高于认购价的价格购买。于是,“股票二级市场”逐渐形成。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股市——不只是公司与出资人之间的认购交易,更是出资人相互之间的自愿交易。二级市场诞生后,股票流动性大增,股票价格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认购价,而是像其他任何东西那样,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反复波动。股价虽变幻无常,但仍以东印度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基准,因为股票的根本价值还是在于能够享受红利。公司大赚,股价就涨;厄运传来,股价就跌。(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