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帝国沉沦,金融殷鉴——洋务运动货币旧事:打疼了才知道自己弱

(2020-10-12 18:44:36)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股市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

《货币的逻辑》后记

货币是个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因为事关国计民生,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并且充斥神秘与悖论似乎什么都简单明白,又像总是说不清,道不明。

一个多世纪以前有哲人以为,货币如同一层面纱而已,真实的力量是人们的能力,他们的技能、智慧和掌握的资源,他们的经济与政治组织模式等等。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世界统一货币倡导先驱者约翰·斯图尔特·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如是说:

“简言之,就本质上来说,在社会经济中没有比货币更无关紧要的东西了,只是具有意图节省时间与劳动的特性而已。它是一种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办事的机制,少了它会缓慢而不便,只是像许多机器设备那样,当它失常时,会发挥自身特有的独立的影响。”

此话不虚,货币就像水、空气和阳光一样平常无奇,却无比重要。特别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它失常时,会发挥自身特有的独立的影响,几乎没有一种人为发明可以比它更加严重地危害社会。

失常之所以发生,责怪的总是策略,或者金钱万恶;但实质上往往因为忘记了货币的本质,或者明知故犯地背离了货币的本质。

“凯撒的当归凯撒,上帝的当归上帝。”

打疼了才知道自己弱

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西大碰撞的历史帷幕。面对列强入侵,积弱不振的大清帝国每战必败,割地赔款、奇耻大辱,接踵而至。

清政府主流派顽固依然,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但在强敌环伺的无情现实面前,特别是1860年太平天国起义后的严峻形势下,不得不勉为其难,容许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引进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技术工艺,发展新型工业,以图增强国力,挽救“天下危局”,维系皇权于不堕。

1861年1月,清廷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仿制西式武器,在全国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标志着一场“洋务运动”的开始。这较之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先行一步,早了七八个年头。

至于这场变革中货币金融的重要意义,茫昧颟顸的顽固官僚们固然昏蒙莫名,就是洋务派先进人士,起先也乏人关注。

正如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质疑科技领域那样,中国货币金融早期拔了许多头筹,近代史上的发展状况则每况愈下。到清朝中后期,不但抱残守缺,滞留在银两实物和天圆地方铜钱混用的祖传通货旧制不见长进,且因外国势力侵入,更加恶化了中国的金融环境,致使“圜法紊乱、匪夷朝夕”;乃至外国人士对中国货币状况进行考察后,认为“币制之坏,至中国而极。”

19世纪末,清廷为洋债负重累累,据统计可以确认的外债有208笔,总额约 13亿余两。而政府年度财政收入不过1亿两左右。当时以英国银行为主的约10家外国银行,利用给清政府放贷攫取各项政治特权,形成了一个主宰中国金融的网络。它们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汇兑,发行货币,操纵汇价,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并且在金融、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朝野震惊之余,有识之士痛感中国国势之羸弱,与明治维新大见成效的日本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迫切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催生了短命的百日维新,以及时不我予的立宪运动。

甲午战后,通过各派人士的反思和检讨,洋务运动与维新、立宪运动呼应唱和,取法西方以发展新型工业的努力,得到了更大共识,呈现了一种深化发展的趋势。极端保守的老佛爷的态度也有了明显转变;中央政策不断放宽尺度,以至开放民办大型股份制企业。这场运动虽然问题丛生,一波三折,还是一直伴随着命运多舛的晚清迤逦而行,直到皇朝末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金融业,那时节从无到有,脱颖而出。

写于2013年底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