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 |
(接上)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不仅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一步和国际接轨,更将考验中国企业经受汇率波动的能力,可谓挑战与机会并存。因为浮动区间扩大意味着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水平的选择性扩大,中国的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贸易条件、谈判能力和风险管理上亟待做出改进,推动和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
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大幅升值的预期已经打破。并且一度出现了贬值压力。专家们人言言殊。有人担心,如果美联储开始减少或停止执行量化宽松计划,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转而走强,人民币汇率或将进入中长期贬值;中国若开放资本账户会导致人民币崩溃式下跌的危险。也有人以为,人民币短期和小幅度的贬值并没有改变长期升值的趋势,相信人民币在短期内极有可能重新回到原有的上升通道,但在美国强势美元政策预期的影响下,升值的速度会比原来相对缓慢,升值的幅度会比原来相对收缩。这等于说,所谓专家见解,其实莫衷一是。
人民币通过扩大跨境贸易结算以及持续维持强势,已经形成了某些‘硬通货’的特征。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步履维艰,竞争性贬值成风之际;人民币长期坚挺,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年来综合国力增强,以及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于全球经济的“有所作为”。
从长远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金融开放和改革的推进,一旦世界经济复苏形势明朗化,人民币应能走上长期渐进的升值通道。
从近期看,基于目前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国内部分传统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3%至5%,汇率走强对行业的冲击巨大;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出口贸易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13年9月份中国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3%),并对就业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本币短期内升值破6,恐怕还是是难以承受之重,因此也要顶得住各方面快速升值的压力。
2012年9月15日起,美国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开闸放水”增加资金流动性之际,美元再度看贬。10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反贬势,汇率连日“涨停”,不仅收复年来失地,而且逼近6.2大关。
进入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9、10月份由于中国经济数据向好,而且市场相信美国将会延续QE政策,加之美国国债上限面临触顶危机,美元指数下挫,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10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盘首次升破6.1元关口。
值此人民币重现升势之际,热钱流入虽有增加,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对中美经济预期的反复交互作用。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水平,连续快速升值趋势的支持力十分有限;如果美国启动退出量化宽松的进程,拉升美元指数,将有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2013年4月12日,美国财政部发表每半年一次向向国会提交的最新一期《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认为中国自从2010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从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初,按名义汇率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10%;如果计入通胀因素,从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人民币对 美元的升值幅度约为16.2%。此外,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下降,从2007年的10.1%降到了2012年的2.3%。中国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汇 率机制的灵活性,并承诺迈向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由此,美国财政部认定中国并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不符合汇率操纵国的定义。这是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首度、也是其两个任期内第九度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许多专家,特别是阴谋论者跌破眼镜的是,美国官方公开表态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完)
写于2013年底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