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九年了,那些经历过“9·11”的华人都怎么样了?

(2020-09-11 18:29:19)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股市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思进注:今天是“9·11”的纪念日,一晃19年过去了,恍若隔世,作为“9·11”的幸存者之一,先分享成功就是把爱好做到极致,再转发下文,和大家分享……)

中国侨网9月11日电 题:十九年了,那些经历过“9·11”的华人都怎么样了?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北京晨报》、美国中文网等;作者:曾小威)

每年“9·11”纪念日的时候,纽约市都亮起两道耸入天空的蓝光,以此来模拟曾经被炸毁的双子塔,纪念在19年前那场浩劫中不幸遇难的2977个鲜活生命。

https://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c94f4ae7c30e43c1b98a8aaf6e3adc9b资料图:从泽西市透过城市雕塑遥望灯柱。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而曾经历过这场浩劫的人中,还有许多华裔,他们有的不幸遇难,有的幸运逃生。今天,我们再次讲述他们的故事……

“有人会利用这架飞机,进行一次袭击”

在“9·11”事件遇难人员中,有一位华裔被 “9·11”调查委员会称为“美国英雄”,她就是曾就职于美国航空的飞机乘务员邓月薇(BettyAnn Ong)。

2001年9月11日,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航11号航班上,邓月薇在劫机行动展开后,面对恐怖分子释放催泪毒气和语言威胁时,没有惊慌失措,趁机躲进了飞机的厕所中,并通过机上电话联系到美航东南部订票办公室,告知地面工作人员:“有人会利用这架飞机,进行一次袭击”。

虽然邓月薇在飞机撞向世贸中心的前25分钟就向地面报告了飞机被劫持的情况,并保持了20分钟左右的通话,但悲剧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邓月薇因为在当时万分紧迫和危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向地面报告了机上被劫持的情况,被誉为“美国英雄”。

“妈妈,我要去救人”

除了邓月薇,还有一位华裔,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英勇救人,不幸牺牲。他就是美国华裔青年曾喆。

在“9·11”事件发生时,他正好走出地铁口,准备去银行上班。当他看见飞机撞向世贸中心的时候,就立即跑向了那里。因为大学的时候学习过急救措施,曾喆便决定去救人。

当时,世贸中心附近的手机通讯全部中断,他就跑回银行,给自己的妈妈打了一通电话说:“妈妈,我现在没事,我要去救人。”还未等母亲回话,他就挂断了电话。

当天下午三点左右,曾喆在西雅图的师妹打电话给曾喆的母亲:“阿姨,我在电视上看到曾喆在救人。”

后来几天,曾喆的朋友、同事都到各个医院去找他,结果毫无音讯。

直到2002年5月13日,曾喆的母亲才接到通知,说是找到了曾喆的部分遗体……

曾喆的事迹传开后,在美国各界引起轰动,《纽约时报》称他是“完全忘我的人,他的行为是真正的英雄表现”。还有人称他为“美国的英雄,华人的骄傲”。

“只要想起那天,再难的沟坎都能闯过去”

陈思进,1990年从中国上海就赴美国留学,2001年发生“9·11”事件时,他正在纽约世贸中心北楼80层上班,这栋楼在被第一架劫持飞机撞到后倒塌。

陈思进说,有幸生存下来后,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给妻子打电话,“如果再晚两分钟他可能就被坍塌的大楼活埋了” 。

https://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b67e8d6b6b7c43c8acc66ac5171e49bb资料图:民众聚集在“9·11”事件纪念碑。

亲眼看到许多人为了逃生从一百多层跳下,亲眼看到摩天大楼像融化的巧克力一般地倒塌。陈思进表示,这种场景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

这次事件后,陈思进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几年后从华尔街投行一线退到二线,并开始恢复中文写作,重拾童年的作家梦,迄今出版了20多本各类题材的图书,包括财经金融文化等领域。(详情请参阅成功就是把爱好做到极致

http://p1.pstatp.com/large/tos-cn-i-0022/201f4fea49174a579b50aaba5d34d462


陈思进说,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想起那天数千陨落的生命,再难的沟坎都能闯过去。

“能跟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是福气”

“成为一个医生,专门和死神谈判”

对于“9·11”恐怖事件的亲历者来说,曾经发生的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永远不会从脑海中抹去,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能够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https://p1-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8f7a9f58b0a04dc783edbfe389efb5bd资料图:民众在纽约世贸遗址前寄托哀思。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Thomas Lo是一名华二代,在纽约生活、工作。2001年9月11日,正好是他23岁生日。在恐怖袭击发生后,他从74楼办公室艰难逃生。之后,便从金融行业辞职,成为了医学院的学生。

Thomas说:“经历过这场灾难后,我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决定成为一个医生,专门和死神谈判。”

如今,Thomas已经成为了纽约著名的麻醉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还参与了一线抗疫。

曾在世贸中心大楼工作的华人Sun回忆,“9·11”那天,他刚好开车与家人出去游玩,并没有在纽约市区。当时在中国的家人在电视上看到飞机撞击大楼的画面的时候,十分揪心,纷纷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

他说,他是幸运的,恰巧在那天躲避了危险。如今,他对生活更加充满感激之情,“能跟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气。”

https://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8a3b79601c1b4265a44e015b6fb037a6资料图:图为反思池周围的遇难者名单。

19年过去了,如今,崭新的世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在曾经被炸毁的双子塔旁,与纪念广场上刻满遇难人员姓名的反思池静静相望,潺潺的流水声时刻警醒着人们:曾经的伤痛,不能忘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