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币纵横谈:房价为什么升得这么快?(一)

(2020-08-14 19:22:09)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股市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

新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通货膨胀,其实发生在消费者物价指数统计范围以外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年来,在缺乏成熟投资消化渠道的情况下,海量超发货币持续涌入房地产业。尽管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但在货币供给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投机热潮,不断推高房价,竞逐巨额利润,过度征地开发,以无与伦比的狂热驱动国民经济畸形增长,房价一路狂飙又进一步带动了货币增发,如此形成了一场“追尾”式循环发展的金融泡沫游戏。

房价上涨速度最快的几个时段,基本上就是外汇储备伴随M2激增的2002-2003、2006-2007、2009-2010以及2012-2013年。

根据2012年11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的样本调查数据,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791(元/平方米)。从高到低前十五名为:1.深圳:25 906,2.北京:23 500,3.上海:23 234,4.杭州:20 194,5.三亚:18 300,6.温州 :15 777,7.广州:15 628,8宁波:13 305,9.福州:13 125,10.厦门:12 480,11.南京:12 187,12.大连:11 579,第13名:天津11 571,14.苏州:11 003,15.绍兴:10 952。当下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每平方米房价均值超过居民平均月工资的5倍。

现在中国房价究竟高到了什么程度,可用房价收入比(Housing Price-to-Income Ratio)作一考察。

    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

世界银行提出发达国家正常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间,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则在3~6之间。比值越大,说明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越低。美国1975年到2005年之间,房价收入比逐步从3上升到约4.7。其中1979年到2001年之间,房价收入比一直在3.5到4.0 之间波动。2001年之后随着美联储执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收入上升速度和租金上升速度。使得房价收入比最高达到5左右。随后发生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破裂。

对比中国的情况,截至2008年3月,平均房价收入比约为7.3,大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深圳(16)、北京(14.2)、杭州(12.4),已经远高于合理水平。考虑到居民其他消费支出和房地产贷款利息支出,在上述城市一个普通家庭需要30多年的储蓄才能购买一套住宅。

2012年3月22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调研结果推算,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已进一步提高到了12.07;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25.25,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平均需要七八十年的储蓄才能购买一套住宅。作为对照,伦敦房价收入比6.9,首尔为7.7,纽约为7.9,悉尼为8.5。可见相比其他国际大城市,中国房价高到离谱。

有人根据“2011年当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合理房价收入比/90平方米”,计算了各地的“合理房价”。得出北京4387元/平方米、上海 4831元/平方米、广州 4573元/平方米、南京 4293元/平方米等。对照上述大城市当前的房价,哪怕下降一大半,仍远高于“合理房价”,一般工薪阶层还是买不起。因此,今天中国追逐自有房产的普通人群,自嘲、互嘲为痛苦煎熬着的“房奴”。

那么,是什么人能够承担越来越高昂的房价呢?通过不同收入人群的房价收入比的分类别分析,可以看出,贫富差距过大,富人集中了过多财富,可以不在乎房价,并且拉高房价从中得利。

中国第一波房贷高潮,大体上发生在20世纪开始到2003年前后,当时房价和租售比都相对合理,正常出租所得应能补偿月供,而且收入的持续上涨使得在购房者压力不致过大。那时的住房贷款期限以10~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将过去,“首代房奴”即将“翻身得解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提前还完贷款,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也享受到了资产爆炸式增长带来的财富,无疑是中国最幸运的“房奴”。

    2003年开始房价加速上涨,此时先富起来的“高收入”和“最高收入”人群房价收入比分别约为4和6.8;他们比较宽松的房价收入比和充实的购买力,成为这此后快速推高商品房交易边际价格的主要人群。目前这部分人群的居住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转化成了投机囤积房地产的主力。(待续)

写于2013年底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