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进的投资课堂——第八课:杠杆是当代炼金术(下)
(2019-12-28 19:42:45)
标签:
财经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文 | 陈思进
你好,欢迎来到思进的投资课堂。上节课我说到杠杆的行情的催化剂,但往往对于散户而言,杠杆就像是当代炼金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杠杆原理应用得非常广泛。譬如,打开瓶盖子的开瓶器,使用的就是杠杆原理,起到省力的功效;再譬如轮船上的船尾舵、和汽车上的方向盘,也是运用杠杆原理产生的。或许你平时没在意,事实上,目前中国百姓使用的购房支付方式——房屋按揭贷款,使用的也是杠杆原理,不过前面需要加上“金融”两个字,也就是华尔街人常说的“Leverage”(“金融杠杆”或“资金杠杆”)。
几年前回国探亲,为了感受一下中国火爆的房屋市场,于是走进一个新楼盘。售楼小姐热情洋溢的介绍说:“先生,如果购买一套这个楼盘的房子,只需支付20%的首付款,剩下的我们可以帮你申请银行贷款,你可以先住进来,钱嘛以后一点一点慢慢还。”
“哇,听上去不错!”我随意应道,接着反问:“那我以后要是付不出贷款怎么办呢?”
“那有什么关系?!这房子非常好销,行情见涨。万一付不出贷款的话,卖了就是了,肯定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你要当机立断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那位售楼小姐所言或许是实情。这几年,中国的房价似乎只涨不跌,即便“天价”房,也照样有人抢购。但众所周知,绝大多数买房子的人,都不是一次性付清的。聪明的投资人(准确地说,应该称炒房者),即便怀揣100万(假如一套房子为100万),他会非常聪明的买五套,每套房子支付20%首付款,自然而然运用了金融杠杆的原理,然后等待房子上涨。
如果首付款20%,他就运用了5倍的金融杠杆,假如房价增值10%,他的投资回报率就是50%;如果首付是10%的话,那么金融杠杆就变成了10倍。如果房价增涨10%,他的投资回报就是100%,那可是一番啊!
这下该高兴狂欢了吧!慢着。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常言道“甘蔗没有两头甜”,金融杠杆也不例外。金融杠杆可以把回报放大,同样也可以把亏损放大。同样以那100万的房子做例子,如果房价下跌了10%,那么5倍的金融杠杆,亏损就是50%,用10倍的金融杠杆,就等于本钱尽失,全军覆没……金融危机以来,美国1200万套房子被强行拍卖,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前使用的金融杠杆倍数无度放大所致。
而减少金融杠杆就像戒毒瘾一般,极其痛苦。房价跌,房屋净值(Home Equity)消失,拍卖房一上市,房价更跌,房价跌,拍卖屋则越多,恶性循环……因此来说,美国在上次金融海啸时,面临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的确,在房市景气的年月里,我们听说了无数个房价翻番的幸运者的故事。但房价不会永远朝上涨,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就是明证。火箭般上窜的房价越高,对于真正想购房居住的普通百姓而言,从银行贷款的金额就越高,他们支付的利息也就越多。而一旦购房者还不起房贷,银行就索性将房产一并收回。他们收得名正言顺,谁叫你欠钱不还?
那次美国的金融海啸,美国很多家庭和银行都深受减少金融杠杆之痛,所以只好转向政府救助(Bailout)。政府从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除了救助以外别无选择。美国政府救了贝尔斯通、救了“两房”、救了AIG,接下来还要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救学生贷款保证金……
如果说以前是个人大量使用金融杠杆的话,那么现在将是政府大量使用金融杠杆。政府使用金融杠杆的结果,将是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政府的长期债券回报(3.75%),扣除了税收和通货膨胀率以后,几乎没有任何回报。
事实上,美国及全球的金融杠杆减少的过程,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