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个人体验心理学(刘西权体验设计工作室负责人)
有一批妄人,认为杨振宁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回国,认为他没有中国做出什么贡献,认为他老了没什么用了回家养老。
真要论起来,杨振宁虽未像钱学森、邓稼先一样在建国之初就回国,但他同样为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试着总结一下:
1、杨振宁在获得诺贝尔奖之时,拿的还是中华民国的护照,正宗的中国人。当时,两岸均想争取他。不过,由于父母在大陆,以及其他原因,杨振宁是支持大陆这边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振宁就通过瑞士等第三国,与父亲杨武之及家人见面数次。
那时的国内环境谁都想得出来,杨武之本是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教授,被赶出,在上海受罪,身体也搞坏了。但由于儿子太出色,杨父很快被恢复了待遇(但再没有回清华)。在他们见面时,父亲给杨振宁介绍了国内的情况,当然是说好话了,但母亲可是实话实说。如果那时杨振宁回国,1966年以后的十年也不见得会受到多大打击,但由于缺乏交流环境,他的理论物理贡献可能就会少一些成就,同时也没有了以下九项对中国的贡献。
杨振宁为中国做的第一个贡献就是,他心里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升了中国人在国际学界的地位,并间接地影响了当时政府对知识分子的一些政策。
2、由于杨振宁与邓稼先是同学(堪称“安徽双璧”),在生活等方面帮助了他,使他少受冲击。1971年,杨就回国,并见了毛主席。当他提出要见邓稼先等老同学时,可以想见,他们的待遇会提升不少。据邓夫人讲,当时邓稼先的处境很危险。如果没有一次回国,邓老被关牛棚,那对中国的核事业是多大的打击啊!
真无奈,竟然要用这种方法来保护那些科学精英。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天佑我中华。
3、杨振宁为中美建交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中国刚对美国打开一个口子,杨振宁就回国了。首先,他见了毛主席。不过,他与周恩来见面更多,也聊了很多,这对封闭的中国认识美国、了解美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杨振宁在美国也算是上层人物,知道的信息对毛周的决策很起作用。
4、杨振宁回美国后,积极宣传中国,介绍国内的情况,促进中美交流,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中美建交、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杨振宁就受到了很多美国人以及在美华人(要考虑台湾因素)的非议,想必他老人家已经习惯了别人的攻击。直到现在,不管外界如何攻击他,从未见他回应一句。
5、向邓小平建议派留学生赴美,私人推荐1200余名年轻学者出国培训,并对那些学生提供很多帮助。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倡议,李政道等科学家也提出类似的建议,也做了很多事情。
据了解,杨振宁1977年创建全美华人协会,1980年创建“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筹措资金,策划和资助了CEEC计划(中国学者访问项目),帮助大批中国高端学者到美国著名大学进行深造,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两院院士,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以及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谷超豪等。
据中科院周光召院长介绍,杨振宁为中国至少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个大学校长。
6、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拉巨额科研经费,其中清华大学数亿美金。杨振宁还个人捐献600万美金给清华大学,“无偿协助建设实验室几十座”(葛墨林院士语),以清华名义发表SCI论文几十篇,“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语)”。
7、杨振宁虽未回国,但关心中国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出自己的建议,为物理学的研究指点方向,并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由于杨振宁一直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对科学研究的方向、重点以及突破口有着深切的认识。可以说他的指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清华大学的物理研究水平的提升,有杨老的贡献。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高度赞誉了杨振宁对清华的贡献: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
8、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参与保钓运动。此外,他还参加1971-1991年对台统战。
9、回清华后,亲自为本科生上基础物理学。他认为本科生的教育非常重要,知名教授不能光搞科研不重视教学。为了树立榜样,他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了一年最基础的物理学课。当时听者云集,他的思路极快,现场推导公式,后来好多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就听不懂了。
10、晚年回国,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带动一批一流学者(比如姚期智等)也回国搞科研。杨老的号召力是很强的,他说一句话,“祖国需要你”或者“国内的科研环境现在挺好了,回来吧”,相信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大学校长给百万年薪更有用。
总的来说,杨振宁是一个爱国者,是“最正常的天才”,在他的一生中,用各种方法帮助国家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最近一次他的公开亮相,反对花300亿美元建设大型对撞机,也可以看出他眼界与智慧,且一生耿直。
最后再说一下翁帆。我们不知道她是如何想的,她的婚姻生活是何种体验。但两个人都是独身,且明媒正娶,你情我愿,别人送上祝福就可以了。杨宁今年96岁了,精神不错,身体也不错,这与妻子翁先生的照顾分不开。
以杨振宁的成就,他永垂青史,人类只要还生存着,就有物理学,就知道他的名字。附带地,翁帆的名字也会被永远记住,被后人尊敬。有的追求享乐,但有的人想留下遗产,让人记住他。从这个意义上讲,翁帆的选择是明智的,划算的。闲人就没必要说什么亏不亏的了。
【陈思进作品】(关注我的专栏,学习更多)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财经金融简单说》专栏:
1、《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版)》新鲜出炉:http://product.dangdang.com/2790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