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白观楼市
研究楼市,最怕的是只靠主观感觉,不看客观数据,比如,现在多少人还把所谓国人的买房习惯挂在嘴边,动不动就是几千年的置业理念传承,十年前的房地产没人理会,那时候难道国人没有买房的习惯吗?
再比如,将2016-2017各地房价上涨视为必然,总以为这种短期波动,会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
之所以走进这样的误区,是因为很多人无视近几年房价大涨的几个前提,包括棚改货币化、农民进城、返乡置业、购房者盲目增加杠杆等因素,尤其是诸多短期消费贷流入楼市,“借短贷长”、“借新还旧”成为拉动房价的主要力量。
好在这种现象已经得到遏制,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日前发布了一个数据,统计从2015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的贷款数据,当月新增贷款占比基本都维持在10%-20%的增速,但从2018年10月开始,这个比例迅速下跌,如今跌幅已经达到了40%!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消费贷的占比,4年来首次跌幅接近40%,作为衡量楼市投机情绪的最关键关键指标,4年来首次发出大跌信号,也为未来的房价指明了方向。
首先,过去房价上涨的根本推动力量是杠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因为总价较高,不少人都依靠零首付甚至低首付买房,信贷环境也很宽松。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杠杆率十年间上涨幅度达30%以上,大量的投机客依靠高杠杆实现买房梦,明知这样做风险很大,依然不惜背负高昂的月供,本质上是想赌房价再涨一波后套现立场。
然而,现在的楼市,既没有短期贷款流入的风险,更没有轻易将房产变现的环境,房价就不可能再复制过去几年的上涨轨迹。
其次,为什么唯独直到2019年,才发出了这个信号?原因很简单,人们买房置业的理念已经变了,金融投机品的属性逐渐在消退,各地的调控政策也很明确,落户和购房门槛可以松动,但核心的限购、限售、限贷等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这就决定了未来房价会以稳为主。
去年以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所谓的“断供潮”,广深等地在1-2月份法拍房增加数量甚至超过了2018全年,虽然增幅比较大,但深究起来,其中大部分都是之前依靠短期贷款置业的群体。
他们依靠各种借款手段强行买房,在不断上浮的利率压力、二手房越来越长的成交周期影响下,不得不选择弃房断供,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只有从自身的居住需求出发,量力而行,投机情绪才能消退,楼市才能维持稳定。
【陈思进作品】
0、
1、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华尔街投资理财实战揭秘课》专栏:
2、《一本书读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识》、《失序的金融》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