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中国还出不了真正的硬科幻影视(十):科幻到底是科学还是幻想?

(2019-02-21 23:35:03)
标签:

财经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杂谈

分类: 金融科技科普科幻

(思进注:最近,期待已久的《上海堡垒》票房仆街,令人失望!原因很多,我认为,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我前年在《科普时报》的《超越时空》专栏那个系列文章《为何中国还出不了真正的硬科幻影视》提到的,千万别用奇幻蹭科幻,观众不是傻子。不幸言中,那就将那个系列文章再发出来,温故而知新,和大家分享吧……下面是第十篇。)

(思进注:科幻是全球电影史上最能赢取票房的电影类型之一,占全球市场4成以上的票房,在好莱坞票房中更超过一半儿……

史上票房冠军、科幻巨制《阿凡达》系列多部续集,于前年9月25日在美国加州Manhattan Beach开拍,且将是史上最庞大昂贵的大片系列,4部续集连拍,预计总制作成本超过10亿美元,拍摄时间将会长达6年……

最近,第一部能和好莱坞科幻大片相媲美的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票房有望突破50亿,同时引发热议。

那就将两年前撰写的《为何中国还出不了真正的硬科幻影视》系列再次贴上来,和大家分享。)

科幻文学到底是科学还是幻想?

—— 著名出版人、诗箫林文化创始人 杨霄

科幻文学是从西方舶来的概念,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想而创作的文艺作品,科幻文学作品一般包含科学元素、逻辑可信、人文思考三要素。

由于网络文学的繁荣,掀起了全民创作的热潮,脑洞大开的梗概层出不穷,以至于目前主流文学圈都把新奇的故事梗概套上科学的某个概念作为当前科幻文学的主流评判标准。创作者竞相追逐的是新奇的故事,而不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

最近,在《科普时报》上读了陈思进先生的“超越时空”专栏,其中《为何中国还出不了真正的硬科幻影视》系列的立意非常清晰:“所谓科幻,必须是“科学”加“幻想”,科学是科幻大厦的根基,没有科学根基,科幻就无从谈起,科幻的大厦根本无法建造。”

陈先生分析得非常精准到位!

在西方,科幻和奇幻文学有着严格的划分。奇幻文学可以就人文思考进行大胆的假设,天马行空,无视科学基础。因为奇幻本身的定义就是新奇的幻想。但是科幻与之不同,既然有科学,就必须合理。在雨果奖上,也明确了科幻和奇幻的设定。只是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科技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国内媒体在报道上可能有意模糊科幻和奇幻的划分,凡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不管有没有科学基础,也不管合理不合理,就全部给戴上了科幻的帽子。

特别仔细读了系列中的《再谈科幻大厦的基础必须是科学》(陈思进,《科普时报》2017年11月10日第03版)一文,我深以为然。强调科幻文学之科,并不是压制奇幻文学之幻,相反两种文学体裁可以互相印证,彼此汲取营养。但是,把奇幻文学硬加在科幻里面,把天马行空的个人想象当成科学误导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是巨大的。文学本来就具有价值观导向,奇幻文学的目的也是通过新奇的故事来促使读者的人文思考,对其人生和未来产生积极的正向能量。如果把奇幻和科幻混为一谈,把幻想当科学,就会妨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一个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民族,科技才能进步。而科幻文学是在科技的进步之上才能进一步繁荣的。

读和写科幻文学的人的必须有基本的科学知识,搞不懂五维时空,就无法理解《三体》里的降维攻击;不明白相对论,就无法透彻理解时空的概念;不知道膜理论,就无法理解宇宙波。科幻作者创作出科幻作品,读者能够理解,这样全民的科学素养才能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幻作品还带有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功能。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从微观的弦理论到宏观的多元宇宙,新概念也层出不穷,但是谈及这些科学概念的时候,作为创作者必须要了解概念产生的前因后果,在创作过程中,也要符合这些概念的基本物理学推想,这些新概念很多也还是科学家的推测,如果科幻作者能顺着科学的思路进行合理的设想,从而反过来启迪科学家的思路,那对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科幻文学既然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想,其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引领科学的进步。而对于促使社会更加和谐的人文思考方面,更多的是奇幻文学承担的使命。奇幻文学在我国一直很繁荣,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一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这些作者加以想象的神话怪诞故事都可算是奇幻文学。作者可以任意想象,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但最终落脚点是体现一种人文精神,给世人以思考,有的是向往美好爱情,有的是惩恶扬善,有的是反抗剥削和压迫。

自从科幻文学的概念传入中国后,很多人没有厘清科幻和奇幻的区别,有的作者把奇幻文学强加科学概念谎称科幻,有的作者不尊重科学的合理设想,天马行空,随意想象,也套上科幻的外壳。这就导致目前科幻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科幻不像科幻,奇幻不像奇幻,这就是概念边界模糊使大众对科幻认知不伦不类的结果。最后,奇幻文学也失去了启迪社会人文思考的意义,科幻文学也失去了引领科学进步的功能。

在陈思进先生《再谈科幻大厦的基础必须是科学》一文中,回应了一名文学博士对科幻文学的质疑,再次向大众强调科幻的基础必须是科学,陈思进先生和这位文学博士的争论证明了目前国内文学界科和幻分不清的创作者和读者还是为数不少。这种科和幻分不清的现象甚至影响了国内影视圈,在科幻热潮袭来的当下,诸多影视公司纷纷上马科幻项目,但是他们对科幻的理解受媒体误导颇深,很多影视公司把新奇的故事套上一个科幻的概念,强打科幻牌,根本无视故事的科学基础,影视公司一般有大把资金宣传,其强大的助推力会更一步加深对观众的误导,影响大众科学素养的培育,我们呼吁社会有关部门对科幻作品加强引导,纠正大众视听,还科幻作品科学之根基,还奇幻作品幻想之头衔,使科幻和奇幻各归其位,发挥其本应具有的社会功能。

2017年11月12日写于北京

【陈思进作品】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带你领略你未曾经历过的北美世界》专栏:

1、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华尔街投资理财实战揭秘课》专栏:

2、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我在美国的头15年(1990-2005)》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