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夜之际:盘点去年资本市场,展望未来全球经济

标签:
财经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当前的美国股市与1998年非常像。那么如果将1998年的时间周期复制过来,下一轮危机真正爆发可能发生在两年前后。
盘点2018年资本市场,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
——从股市谈起
文/陈思进
2018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回顾过去一年,全球资本市场波澜起伏,中国股市不尽如人意,A股从小阳春3587点跌了下来,并一直徘徊在2600点上下,尤其是美国股市更跌回到了一年前的水平,令人担忧金融危机十年一次轮回的魔咒,似乎又即将应验。
美股不具备连续十年牛市的条件
虽然近来美国股市比较大幅的向下,从估值角度来分析,美股市盈率依然很高,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为历史第三高位,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1929年大萧条时期。
有史可鉴,美联储每一次进入加息周期,都会引发金融危机。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下一次金融危机的触发点,最有可能是美国股市突然地雪崩。
不久前,美国银行发出警告称,包括大宗商品、中国股市、欧洲银行等,最近都进入了“滚动熊市”(指不同板块、行业或资产轮流出现下跌),而虚拟货币正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目前下跌潮已经蔓延到了土耳其里拉、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阿根廷比索、印度卢比、印尼盾、巴西里亚尔、南非兰特等新兴市场货币,其中卢比、印尼盾更是创下20多年新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认为,本轮史上最长的美股牛市,已经显现了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严重崩盘之一的影子。实际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股市都不具备连续十年牛市的条件,都像是透支未来利益的结果。而一旦透支达到一定程度,尤其是特朗普利用更加危险的方式,在透支未来的发展潜力,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确实已经具备大萧条的条件了。一旦美国股市崩盘,世界经济将受重创,出现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后果。
更加危险的是,目前新兴市场的风险正在通过汇率、利率和企业利润传递至欧洲,甚至美国。美联储处于紧缩周期、美国市场与其他地区分化、收益率曲线趋平、新兴市场崩溃、杠杆量化策略表现不佳……眼下一切都像极了1998年,只差“全球传染”这临门一脚。
回顾1998年的互联网大泡沫,早在1995年就有耶鲁大学教授预测“.com”泡沫即将破灭,但直到三年后泡沫才开始显现出来,真正破灭是在2000年。
对此,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曾指出,经济短周期在5—8年之间、长周期在75—100年之间。不过这一判断,是基于没有政府强力干预之下的有效市场。
而实际上,自从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之后,经济周期被人为地延长了。比如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它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都可以将这一周期放大,延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
因此,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又是一个周期,考虑到周期延长因素,预计这一轮周期可能至少维持12年,即下一次危机将最快在两年之内到来。
综上所述,展望2019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如前述美国银行所预测的那样,当前的美国股市与1998年非常像。那么如果将1998年的时间周期复制过来,下一轮危机真正爆发可能发生在两年前后。
危机到来前 债券表现或好于股票
再看一下股市,虽然现在美国股市估值很高,目前的历史市盈率和远期市盈率,都比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危机时还要高,不过,我们大A股却恰恰相反,当前的估值水平已跌至历史最低位。但即便如此,股市毕竟属于高风险投资,任何预示经济下行的信号,都可能使市场暴跌,而一旦因经济危机引发流动性紧缩,更将火上浇油,加速股市下跌。
因此,如果危机真的来了,大家应尽量减少持有股票;即便持有也应该避开周期性个股,优选公司质地优良的价值性、高成长性和防御性个股。
其次,未来如果市场恐慌情绪开始升高,在危机实际到来的一年前,债券的表现可能会好于股票。不过投资者应注意配置结构,优先配置各国国债(欧洲除外),尽量避开一些估值已经较高的公司债。
此外,从历史的走势来看,经济危机爆发早期,由于受到避险情绪、货币宽松救市等叠加因素的影响,黄金往往有一波较好的投资机会。不过,目前离开危机尚有时日,特别是美国正在经济复苏的轨道之上,美联储将持续加息和缩表,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正常、甚至将适度紧缩,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将不得不跟进。显然,由美元定价的黄金将延续前5、6年的走势——继续在漫漫熊市之中。
而未来两年大宗商品的走势,虽然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通常在经济周期末期减少产量来提升油价,但这一次的情况可能有所不一样。因为自2016年9月以来,OPEC及俄罗斯已经执行了长达两年的原油减产协议,国际油价也从减产前的50美元/桶以下,曾一路攀升至近80美元/桶,后虽再次向下,目前依然在50美元/桶上下。
但与此同时,一些产油国的经济并没有随油价上涨而走强,特别是伊朗、委内瑞拉因美国制裁等因素,经济反而日益恶化。因此,市场时不时传出产油国退出减产协议的消息,而一旦危机到来,料OPEC将增产自救,再加上美国提高原油产量,届时国际油价将因供给过剩而调头向下。一旦经济危机引发经济衰退,其他大宗商品的市场需求也会下降,价格自然承压。
基于上述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看空,外汇市场如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型国家货币将首先承压。其次,应该避开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瑞士法郎、日元、美元属于避险货币,但也要具体分析届时各国受危机波及的程度。
当下现金为王 静待低估值优质资产
由此可以推断出,当下现金为王,理由是现在几乎所有资产都太贵了,存在很大的泡沫成分,尤其是中国楼市。一旦经济危机到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现金反而成为最“值钱”的资产(目前已然端倪可见)。届时,低估值的优质资产满地都是,但如果没有准备好现金,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些年来,欧美的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货币宽松和加大金融杠杆所致。每次危机之后,都需要以跌至谷底水平的实际利率(即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利率)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并保持经济加速运行,这就好似打开水龙头放水。但是,长期低利率的弊病已然显现,其结果就是拖累长期结构性的趋势。
通常来说,金融市场每次泡沫被吹大,大众、甚至专家往往深信 “这次是不一样的”。因为,经济周期被人为地延长,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似乎是对的。然而,有史可鉴,泡沫最终总是在一个周期的末期破灭,而且,每次泡沫被刺破都是由于相同的原因,这次也将会一样。
我预计当前这一轮周期会维持12—15年,而全球经济正处于下一次危机的前夜,或将重现美国金融海啸的情景。
拭目以待吧。
【陈思进作品】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财经金融简单说》专栏:
1、在蜻蜓FM上独家推出《陈思进的投资实战课》:http://url.cn/5IKku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