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15年(1990年-2005年)》的《附录:从“美国梦”到“世界梦”——留美30年漫谈》

标签:
财经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杂谈 |
1978年,中国重新开启了留学生大门,光阴荏苒,一晃30年过去。据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统计结果,从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
引子
1978年,中国重新开启了留学生大门,光阴荏苒,一晃30年过去。据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统计结果,从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89.20万人。其中65.7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中国早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虽然海归人数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已成就卓著,特别是在诸多科技领域中。目前,在中国1700所大学中,60%以上的校长由留学归国人士担任;仅北京中关村,3000多家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从事着高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而广东、上海的留学生创业园,更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海龟”在高新产业领域,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第一批留美国公派生
1978年12月26日,我的朋友大平和其他49个人一起,登上了去美国华盛顿的飞机。那天除了他们的亲友,中国最大的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派记者为他们送行,因为这是文革后,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美访问学者。从此,中国留学生奔赴全世界的序幕正式拉开!
那50位访问学者一下飞机,首先来到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领馆人员的帮助下,才给美国大学发出了入学申请。他们当时还不清楚怎么跟美国大学联系,甚至连对方回复的信件都看不太明白。大平在国内是生化所的,来美国前都还没有确定选攻哪门学科,他查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最后选择了分子神经生物学。这个领域中美间的水平简直有天壤之别,将来学成回国一定大有作为。果不其然,如今他已是中国这门学科的权威,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这个领域里大大缩短了和美国的距离。
早期的留学生基本上是公派,是一种不充分竞争下“无奈”的精英留学。他们原本就是各个单位的“培养对象”,公派出国不愁学费,更不担心生计,只要好好儿地“保质保量”把书念完,拿到学位,回国后往往更上一层楼,不出意外的话,多半儿都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这些年来,公派留学生的状态变化不大,在这儿就不另赘述了。
……
全文链接:https://ic.snssdk.com/column/v2/index/text_article/landing/?article_id=6609975979676795396
【通知:在今日头条上独家推出《我在美国15年(1990年-2005年)》专栏】
这个专栏是我从刚到美国留学、全工全读、最初的各种文化冲击、闯荡华尔街的头12年(1990年-2005年)心路历程最真实的原生态纪录,至少80篇,每日更新一、二篇,总共20万字左右。
专栏链接:https://ic.snssdk.com/column/v2/index/column/landing/?column_id=1609169955296260
从“美国梦”到“世界梦”——留美30年漫谈
文/陈思进
《读者》原创版2008年第6期(精彩文章)首发
1978年,中国重新开启了留学生大门,光阴荏苒,一晃30年过去。据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统计结果,从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89.20万人。其中65.7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中国早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虽然海归人数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已成就卓著,特别是在诸多科技领域中。目前,在中国1700所大学中,60%以上的校长由留学归国人士担任;仅北京中关村,3000多家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从事着高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而广东、上海的留学生创业园,更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海龟”在高新产业领域,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第一批留美国公派生
1978年12月26日,我的朋友大平和其他49个人一起,登上了去美国华盛顿的飞机。那天除了他们的亲友,中国最大的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派记者为他们送行,因为这是文革后,中国派出的第一批留美访问学者。从此,中国留学生奔赴全世界的序幕正式拉开!
那50位访问学者一下飞机,首先来到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领馆人员的帮助下,才给美国大学发出了入学申请。他们当时还不清楚怎么跟美国大学联系,甚至连对方回复的信件都看不太明白。大平在国内是生化所的,来美国前都还没有确定选攻哪门学科,他查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最后选择了分子神经生物学。这个领域中美间的水平简直有天壤之别,将来学成回国一定大有作为。果不其然,如今他已是中国这门学科的权威,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这个领域里大大缩短了和美国的距离。
早期的留学生基本上是公派,是一种不充分竞争下“无奈”的精英留学。他们原本就是各个单位的“培养对象”,公派出国不愁学费,更不担心生计,只要好好儿地“保质保量”把书念完,拿到学位,回国后往往更上一层楼,不出意外的话,多半儿都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这些年来,公派留学生的状态变化不大,在这儿就不另赘述了。
……
全文链接:https://ic.snssdk.com/column/v2/index/text_article/landing/?article_id=6609975979676795396
【通知:在今日头条上独家推出《我在美国15年(1990年-2005年)》专栏】
这个专栏是我从刚到美国留学、全工全读、最初的各种文化冲击、闯荡华尔街的头12年(1990年-2005年)心路历程最真实的原生态纪录,至少80篇,每日更新一、二篇,总共20万字左右。
专栏链接:https://ic.snssdk.com/column/v2/index/column/landing/?column_id=1609169955296260
【陈思进作品】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财经金融简单说》专栏:
1、《绝情华尔街》(第二部)《危机:绝情华尔街》新鲜出炉:http://url.cn/5pizDLA
http://p98.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8487491400aaa6dbef92
花城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2、在蜻蜓FM上独家推出《陈思进的投资实战课》:http://url.cn/5IKkuA6
3、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带你领略你未曾经历过的北美世界》专栏:
4、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我在美国15年(1990年-2005年)》专栏:http://url.cn/5YBBa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