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创作中的“异乡人经验”、未来的架构及其他—为何中国还出不了真正的硬科幻影视(五)

标签:
财经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科幻 |
分类: 金融科技科普科幻 |
(思进注,最近,我那个《为何中国还出不了真正的硬科幻影视》系列文章(去年9月开始在《科普时报》上首发)不断在《科技日报》上转发,那我也就再一篇一篇贴上来,和大家分享。)
科幻创作中的“异乡人经验”、未来的架构及其他
文/陈思进
最近,在成都的国际科幻峰会上,刘慈欣幽默地说:“科学技术给了我们(科幻作家)这碗饭吃。”
他认为,“基础科学研究对我们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基础科学是非功利性的,能够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很多人的世界观都停留在古代科学时代,例如很多人停留在牛顿时代,很少用量子力学,甚至更先进的科学理论来看待世界。但是我觉得将来我们会慢慢接受这样的世界观。”
刘慈欣的话,恰好互证了我之前提到的,“科学是科幻大厦的根基,没有科学根基,科幻便无从谈起。”
不过,在此文中,我主要想谈的是科幻作品中的地理设置(注意到,在经典科幻作品中所描写的故事地理背景,一般都是异乡人的世界)、以及科幻作品是否要“接地气”等问题。
让先从我最崇拜的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谈起。
阿西莫夫是犹太裔美国人,他出生在俄国,虽然三岁时就随父母亲移民到了美国,但美国对他而言,依然是异乡,并非故乡(犹太人真正的故乡在以色列)。百老汇有一出著名的歌舞剧《屋顶上的提琴手》,就是描述的俄国犹太人的流浪经验的。在剧中,人们不仅沉醉于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也会同情犹太人到处被歧视和迫害的遭遇。尽管他们在俄国居住了好几代,却仍然被视为异族,最后不得不移民美国。
而另一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莱恩也是犹太人,几乎与阿西莫夫齐名,是世界三大科幻大师之一。他的成名作就是《异乡的异乡人》(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这部小说和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都是伊隆·马斯克的最爱)。
这些科幻大师的“异乡人经验”,不仅是犹太意识的主要一环,恐怕也是陶冶一位科幻作家的重要因素,因为科幻小说里所描述的,正是异乡人的异乡经验。
顺便提一下,以超人为代表的超级英雄中,绝大多数的原形都是犹太人。
可以想象,幼年的阿西莫夫在父亲开的糖果店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是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异乡人,即他的世界永远和别人的世界不一样。幼年的阿西莫夫只有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恰好就在那时,他接触到了科幻杂志,注意到了里面的人物大都和他一样也是“异乡人”!
科幻世界也和他所在的世界不一样,自成一个体系,有自己的规律、甚至自己的语言。很显然的,这使他在未来成为科幻大师埋下了种子。
从这点可以看出,在科幻的世界里,故事具体发生在哪儿不重要,发生在纽约也好,发生在上海、北京也罢,可以发生在银河里的另一个星球,更可以发生在另一个星系之中。
而我正在创作的长篇科幻系列《超越时空》的故事,甚至是发生在两个平行时空之中,那也是科幻读者能够接受的设定。而且,恰恰科幻读者已然习惯于“异乡人经验”,离开自己的世界越远,差异性越大,往往所产生的带入感反而会越强。
顺便提一下,科幻故事的构思决非偶然,因为我和我的太太小玲也是“异乡的异乡人”,纽约是我们在海外待得最久的地方,这也是我为何将第一部科幻故事的背景放在纽约的原因之一。
其实,中国的科幻读者观众,往往一谈到科幻,可能第一感觉就不会是在中国,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看着不像!比如杨幂的电影《逆时营救》,先不说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是真科幻,还是伪科幻(我有专文分析,就不另赘述了),就拿把故事背景放在中国、放在华人世界,看上去的感觉非常怪异、有浓浓的《三生三世》科幻版的即视感……
因此,中国的科幻作品将故事背景放在中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反而冲淡了科幻的感觉。因为科幻世界就是“异乡人的世界”,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成功突破,肯定不会刻意将故事背景放在中国,科幻影视并不需要以地理位置来“接地气”。
比如,好莱坞科幻电影《Her》的外景地,反倒全都选在上海拍摄,好莱坞的好些科幻电影,恰恰不在纽约、LA、芝加哥这些常用的外景之地……他们就是在刻意为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欧美观众营造一个“异乡人的世界”——这可能正是他们用来架构一个未来科幻世界的手法之一,恰恰是不用“接地气”的。
最后,顺便谈一下中国科幻电影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一谈到这个问题,似乎影视公司好像最担忧的是技术方面,比如特效。
其实国内拍不好科幻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特效,如像Cyberpunk(赛博朋克)这类科幻影视,对于特效的要求并不高。即使中国暂时做不了的特效,可以出钱请好莱坞的团队来做,像《长城》的特效就非常到位(注:《长城》不是科幻片)。
我认为,中国科幻影视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故事、对未来世界的构架上,以及语言形式、视觉风格、表演样式等方面,尚未建立起一整套能让国内观众接受的科幻影视模式。
好莱坞的科幻影视也是发展了六、七十年才成熟起来的,中国有后发优势,而且已经有了刘慈欣的《三体》——不亚于世界一流科幻小说的中国科幻的基因突破,相信科幻影视的突破也不远了……
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些方面去努力!
2018年2月7日写于多伦多
【陈思进作品】在蜻蜓FM上独家推出“陈思进电台”,已开《华尔街的投资财富课》(http://url.cn/5IKkuA6
)、《10分钟读懂财经新闻》(http://url.cn/54aTAf1
)、《思进看世界》(http://url.cn/5HlXOoa
)、《心机—绝情华尔街》、《陈思进FM—思进观察》等专辑。
前一篇:手机和转基因:同命不同运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