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归·去·来》第一部(选载二十七)
(2017-07-25 20:20:13)
标签:
财经陈思进金融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归·去·来 |
她总觉得是八分钱一包的“劳动牌”害死了爷爷,而她爷爷说“老动牌”是从前的“海盗牌”,英国牌子。他说是这样说,每当朋友来家里吃饭聊天,吩咐她买的却是“大前门”,一包三角六分。
所以她爷爷走了以后,家里再来客人,她为奶奶精打细算了。绍清撞见她的时候,她正在心里盘算着:一块钱不能全花了。她走着,想着,心里有了主意。泰康公司的华夫夹心饼干上口松脆,又不甜腻,而且外形美观品种多,有玫瑰、可可、柠檬和橘子,每一种秤二两,端上台面挺合适,几毛钱就够了。可是经过泰康公司的时候,她没有走进去,而是先去隔壁的第一食品公司,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些上好的红枣和赤豆。她想:“现在天气寒冷,给客人做一道热乎乎的点心,说不定更合适呢。”
第三章
雪城小玲 陈思进 著
(接上)绍清和冯庭彦空着手走出第一百货公司,外面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他们朝着南京西路方向走去,一辆二十路公交车正好停靠站。绍清搀扶着冯庭彦,一边走,一边喊:“对不起,请让一让,这儿有老人。”人群松动了一些,他们挤上车。
“姨公,您站着别动,我来买票。”绍清站稳后掏出一角钱,在门口请人传给售票员。
冯庭彦两手牢牢抓住扶杆,答应了绍清一声,两个站头过去后,他才催促道:“绍清,到了,准备下车。”
绍清挤到冯庭彦身边,几乎是夹着他姨公,往车后门挤过去。
下车后,冯庭彦大大地舒了一口气,顾自兴冲冲地走在头里。他不时地回头,透过匆匆的人流,看上绍清一眼。绍清马上紧走几步,追着冯庭彦的步调。
“这家面馆儿生意好,去晚了恐怕得排队。”
“没关系,反正晚上也没事儿。”
他们走近面馆的时候,发现店堂门口没人排队,冯庭彦说:“嗯,大概是因为礼拜六,大家都回家吃饭了。”
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服务员拉开店门,大叫一声:“老先生,请里厢坐。”
冯庭彦听了浑身惬意,他微笑着放眼扫了一圈店堂,见里头有一空桌子,径直走过去。等他们坐下来,服务员问:“两位要点啥?”
“两碗阳春面,宽汤,重香头。”冯庭彦说完,问绍清:“咱是要二两,还是三两?”
“今天走累了,来三两吧。”绍清说。
服务员扯开嗓子,朝着厨房喊了进去:“三号台,阳春面两碗,宽汤,重香头。”
里面灶头师傅回一声:“晓得了……”
不多一会儿,服务员端了两碗面,一路吆喝:“三号台子,两碗阳春面,来哉。”面碗上桌的同时,递给他们一人一双筷子。
只见冯庭彦把面碗移到鼻端下,顿时,生青葱叶的香气扑鼻而来,略带牛奶色的汤水热气腾腾。他贪婪地闻一闻,端起面碗,轻轻吹了吹,然后喝一口汤,含在嘴里,让舌尖舌根上腭下颚被汤水完全浸润,才慢慢地咽下。
一旁的绍清看呆了。他诧异,一碗光面,没有任何浇头,他姨公竟然吃得这么香,便也依样画葫芦,端起了面碗。待他咽下一口汤,竟有些吃惊地问:“这是什么汤啊?鲜……”
“鲜是鲜得来,眉毛都要落脱哉!”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刚才那个带位的服务员,站在绍清边上,接了他的话,“我晓得侬是头一趟来,老先生是来过几趟咯了,我现在讲把(上海话:给)侬听,阳春面汤之所以鲜,是用猪大骨鸡壳子黄鳝骨熬出来的,绝对不是味精咯作用哦,汤熬好以后,还要沉淀过滤,所以才会嘎(上海话:这样)鲜呀。哦,我不啰嗦了,侬慢慢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