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巴黎气候协定”的合理性不容置疑吗?
(2017-06-18 01:46:56)
标签:
陈思进归去来金融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当今“主流”环保人士,已从“地球暖化”导出“二氧化碳元凶”论,剑指含碳传统矿物燃料,特别是煤碳和石油。在国际社会“低碳”“减排”巨大声浪中,替代能源远水不解近渴,作为无法摆脱旧能源的经济体,尤其是快速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能源消费升势犹旺,何以因应自处?
悠悠大事,莫此为大。 “环境--气候”莫非正是“能源超限战”一大主战场?
“巴黎气候协定”的合理性不容置疑吗?(四)
本文引自《能源超限战》(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年6月1日出版)第五章《能源、环境和人口》
庞忠甲著 陈思进策划
庞忠甲著 陈思进策划
(接上)二. 碳经济还是碳政治---温室效应PK能源经济?
1. 昂贵的拯救---二氧化碳螯合储存
善良、谨慎的世人会说,宁可信其有吧。再说,也许歪打正着呢。玩世不恭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 弗里德曼(Thomas
Loren Friedman,1953-)在《》评论道:“如果我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建立了一个清洁能源经济体,但是随后气候变化被证明是一场骗局,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在能源问题上更加不依赖于他人。”
人类世界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拷问,能源是个核心问题。让我们立足数量级常识基础上,清醒地看一看弗里德曼心目中的“清洁能源经济体”的现实吧!
诚然,几乎人人都会如数家珍,列举一大堆无碳的“清洁能源”名目,诸如:太阳能、风能、水力、氢能、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地热能、生物能、核裂变能,以至喻为小太阳的核聚变能……许多早已遍地开花,广为应用,进入寻常百姓家。有个大骗局催化一番,应该会更快发展起来;因此,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
遗憾的是,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数量级的概念,就会发现一个堪以取代既有“肮脏能源经济体”的“清洁能源经济体”离我们还相当遥远。
2014年止,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29.28亿吨油当量)中,含碳矿物燃料仍然高占86.3%,如果不计入原已成熟运行的水力发电站和常规核电站,“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仅占2.5%。
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4年1月发布的《2035世界能源展望》以为,迅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不包括水力)的份额,将从现在的2.5%攀升至2035年的7%。
既然在极低数量级基础上“快速成长”的“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奇迹般迅速取代旧能源,既然任何国家都不能停止生活、生产和发展,在未来半个世纪或更长的的时间里,人类世界仍将依赖肮脏的旧能源。为此务必加紧开发和推广“旧能源、新方法”,力求提高转化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
由于摆脱不了对于含碳矿物燃料高度依赖性,如果执意奢求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看来非得指望昂贵之极、可靠性成疑,几同匪夷所思的碳捕捉和封存工程不可;否则,2050年来临,怎免“洪水滔天”?
不管是直接燃烧发电,还是通过煤转化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涉及煤炭、电力、化工、地质、采油、矿业、食品、消防、农业等许多行业,都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如果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工利用,由于工业消费量有限,等于杯水车薪。举例说,中国目前二氧化碳的年消费能力是200万至250万吨,而一个几十万千瓦的燃煤电厂1年所能捕集出来的二氧化碳的量差不多就是200万吨左右。换言之,一个中型电厂的捕集量,就与全国的消费量相当。
既然利用不了许多,因此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正在成为各国科学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CCS是指通过碳捕集技术将工业和相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封存手段将其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方法。目前,全球有一百多个这类项目正在开发研试之中,多处于概念性研究或小型试验阶段。即使是最乐观的拥护者也质疑这项技术在2020年之前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范围推广。
2003年美国能源部主持下确定由国内外12家能源公司在伊利诺伊州联合开发的“未来发电” (FutureGen)项目,是一次验证这种系统在实际发电中效果的认真尝试;但当预计成本从8亿3千万美元猛增至18亿美元后,该项目于2005年1月份宣告取消。6月又重新启动,并经修改计划,建成时间将由原定的2012年推迟至2015年。但美国能源部于2015年2月宣布暂停该项目,并冻结经费。
2009年初,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教授伊科诺米季斯(Michael
J Economides)在一次工业会议上指出,指望用二氧化碳捕集存储技术(CCS)抵消二氧化碳排放不过是一个神话。
问题在于 ,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昂贵的资金,而且:以相当于美国缅因州大的面积(8.6万平方公里,将近二个半台湾那么大)、深度100英尺(约30米)这样一个体积,假如通过一口井注气,只能储存区区50万千瓦燃煤电厂30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美国学术机构提出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可能进一步影响当下不断升温的作为对抗全球变暖的武器的碳捕集与封存的政策支持。报告的共同作者休斯顿大学化学环境教授Michael Economides和德克萨斯A&M大学能源工程教授Christene Ehlig-Economides以为,政府过高估计了CCS的价值;之前的模型极大的低估了存储二氧化碳所需要的空间,因为它建立在一个完全错误的前提上即将二氧化碳注入岩石结构的压力是恒定的。
Economides解释:“就像用一个自行车打气筒往一口井打气,将二氧化碳注入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最终很难达到一定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破坏岩层结构而使二氧化碳转移到其他地区,甚至逃离地表。”
Economides,这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表示,他看到了“碳捕集与封存协会”基于其自身利益而反对他的论文的言论,斥之为荒谬。他说:“既得利益使地质学家们不考虑后果便将这一新概念强加给世人。我在石油工程上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很快就意识到那些地质学家没有理解物理流体定律,这一点,不容争论。”
碳捕捉和封存系统,维护地下储存仓也会成为巨大负担;地下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势将污染地下水甚至更加严重危害大气环境。
而且,跟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碳相比,CCS付出巨大代价所能封存的碳是微乎其微的,根本不足以奢望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进程。
“人定胜天观”不惜破坏人和自然的调谐,已然教训累累;另一方面,有意无意过度夸张人类活动的影响力,也将因为“过犹不及”的无知或狂妄遭受惩罚。(待续)
【注:1、在蜻蜓FM推出“陈思进电台”,已开《十分钟读懂财经新闻》、《思进看世界》、《心机—绝情华尔街》、《时评》等专辑(http://url.cn/46mTiry);2、长篇小说《归·去·来》命运三部曲第一部新鲜出炉(亚马逊:http://url.cn/46sGfqs;当当:http://url.cn/47hnML8);3、超级畅销书《这么慢,那么美》姊妹篇《那么远、这么近》新鲜出炉(出版社天猫店:http://url.cn/47iyY0F(签章版);亚马逊:http://url.cn/47rnT3d);4、跨国金融商战长篇小说《心机》全新再版《绝情华尔街》(正在影视改编,当当:http://url.cn/2LEbtsC;亚马逊:http://url.cn/29ZAQZV;京东:http://url.cn/27lEpUd)】
后一篇:论一个吃货的经济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