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陈思进华尔街商战心机 |
导读 前车之鉴不远,风暴随时可能借尸还魂,谁有能力阻止贪婪复活?
上万人失业时,你还能跳舞吗
——布拉德·皮特出演小角色的《大卖空》
文/陈念萱
我不得不说,《大卖空》(The Big
Short,又译《大空头》)这部电影布拉德只演出几分钟,却迷死人。看过N次他的电影,从未有感觉,这回,他胡髭拉渣披头散发,不经意的眼神,有电力。出现场次不多,却压倒性地注入糖浆如蜜,脸部表情细腻柔润掩藏在颓废脆弱而愤怒的外貌下,越加地光芒四射。导演掌控镜头的精准,让戏份极少的布拉德,彻底发光。

《大卖空》中的布拉德·皮特
我连续两晚买了两次电影票,也许是为了那精致而饱满的表情。他是人生赢家,却选择了鲁蛇般的隐士生活,坚定而柔软,甚至温情脉脉。
有段时间,我经常进出花旗银行的Private
Banking私人金融部门,台北与纽约总部,都去了。那是个没有预约进不去的豪华办公室,年年翻修,最时尚豪华的空间设计预先到位,去银行逛一圈便能看出当代装潢先锋。部门主管年休两个月长假,而且必须一次性休假,以检测任何人都不是绝对领导者,即便是位居高处,身在谁都可以取代你的竞争环境,才能确保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这家银行没有老板,头衔一律是各区各阶层的副总裁,人人靠实力争取上位,直到进入董事会。
所谓的实力,就是看你有多大的本事,把各种垃圾投资项目,包装成让人看不懂的“符号”形容词,卖给贪婪的无知客户,收取看似合理的手续费。然后,什么风险也没有,甚至什么事情也不必做,坐收渔翁之利,利润总金额吓人。
同样的,买进C.D.O.产品,或反向卖空,都是一场赌局,哪个更符合社会道德?整部电影的辩论于焉开展。你可以指责房贷市场的虚无与不道德,那么,逆向卖空惩罚银行寄生虫,就比较道德?什么样的时间点卖出,才能让你看起来更道德些?2001年科技股崩盘,而仰赖白领薪资收入的房贷市场却频频上涨,这股歪风来自何处?华尔街资深银行家们都不知道?

在电影《The Big
Short》里,布拉德有场很经典的戏,躲在世界某个不知名角落的小酒馆里操作卖空,视讯会议上跟瑞士银行讨价还价,一亿美金起跳,这在银行界根本不值一哂的数字,引起酒客注目:“你是贩卖毒品的毒枭还是银行家?”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银行家是吸血鬼,而在拉斯维加斯的餐桌上,监守自盗的C.D.O.经理人却沾沾自喜地表示:“你可能会认为我是寄生虫,但我却获得人人的敬重,想不到吧!”
C.D.O.是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的缩写,即抵押债务债券,在电影里,最热门的商品是房贷,然后再将各种一级与次级房贷整合包装成债券,卖给政府与贪婪无知的老百姓。所谓浮动利率,由银行家随着自己的钓鱼哲学任意更动,没有公开可信赖的逻辑。不信?这过程,不止发生一次,1930年2008年房贷债券彻底崩盘引起世界性经济恐慌,却只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银行家锒铛入狱,于是,还不到十年,2015年,同样的商品,又出台了。就是有人迫不急待地需要“钱”,闻着钞票的气味过活,即便超越一定额度,根本只是数字游戏而已。
马克吐温说过:“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论。”电影接近尾声时,临近爆破却仍撑持一年的集体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的C.D.O.诈骗,仍愿意公开辩论自己的正当性,台下观众不断地在手机上看着这所谓的“投资基金”股价瞬间高速下滑,这位常年受到敬重的基金管理人照样大言不惭地表示:“我会继续进场逢低承接购买,为什么不?”如骨牌效应般一片倒,银行、基金全部涉入这项金融丑闻,政府能坐视ATM领不到钱吗?真正的赌局,竟然不是钱?
作为普通人,你只要看银行家们,从小会所的封闭型聚会走入嚣张炫富的脱衣舞酒吧,就是卖空最佳时机。电影是这么开场的,很清楚的注解。
我不是有钱人,因此,只是去会所式的银行喝杯咖啡吃几粒平时买不到的巧克力,然后,像个心理医师那样,坐在漂亮舒适的沙发上,听那些月入几十万美金的“职员”抱怨自己有多穷,这还是20年前。跟自己动辄上百亿美元投资基本额的客户比,这样的固定收入,当然是穷人。
2008年美国房贷市场崩盘前,事前早有风声警告,长达一年有余,仍有人不断进场购买房贷债券,红利不降反升,许多在美国有账户的亚洲大户,忍耐多年,却反而变成最后的老鼠,积极进场,承接蜂涌而至的垃圾债券,这波灾难式的喜鹊变麻雀,压倒了一大群中阶富豪。原因很简单,有美国政府背书。
那时,身边许多有点小积蓄的朋友都跳进去了。在美国,没有十亿美元以上,根本没资格玩的投资组合游戏,到了亚洲,竟然连百万台币都能进场,可想见,那已经是没人要的烂苹果,直接丢到了信息相对封闭的亚洲。让小户动心的理由很粗暴直接,不断步步拉高利差,形成老鼠会,仿造美国银行编造看不懂的投资组合名称,坐等高额手续费进账,便能毫无责任负担地赚取巨富。雷曼兄弟就是一举击垮全球经济的稻草,相对美国境内,雷曼并非大户,却是伸进亚洲的最大魔爪。仍在亚洲活跃的高盛与摩根史丹利,坑人并不比雷曼少。
“你不是圣人,圣人不会住在公园大道(纽约金融街)Park
Avenue。”需要看心理医生的银行家老婆说。他跟自己的公司对赌,大卖空,最后时刻,却挣扎是否出手倒卖,换作是你的选择权,十亿美元,放弃归零吗?
我喜欢他的小公司团队,典型的美式作风,员工与老板互相咆哮据理力争,但关键时刻,仍然是老板说了算,员工只能“据理力争”。分秒互黑,彼此欣赏,向心力很强,富贵不能淫,虽然他们的目标是“钱”。
一直以为雷曼兄弟制造了次贷风暴,看完这部电影才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全台湾的有钱人都去买雷曼,就是大卖空的最佳时机,可惜,贪,终究会倒空你拥有的一切梦幻泡影。试问,有哪个行业的利润分红可以高达一成以上?电影里,布拉德·皮特用远程视讯卖空时,酒吧里听到一亿美元的反应:“你是贩毒还是银行家?”这是个吸血的诈骗行业,可惜,大部分从业者还赢得了“尊敬”,普通人被吸血仍汲汲营营地跪谢。
布拉德在电影里帮助两名乡下来的金融业者进入华尔街,在拉斯维加斯房贷相关银行家聚会上,又成功地捞一票。两人难掩亢奋地当街起舞,被布拉德呵斥:“你们成功代表什么?几万人失业无家可归,全球经济即将崩盘,你还能跳舞吗?”
前车之鉴不远,风暴随时可能借尸还魂,谁有能力阻止贪婪复活?

(注:1、跨国金融商战长篇小说《心机》全新再版《绝情华尔街》(正在影视改编:http://url.cn/Y3xKpu);2、《思进看世界》系列第一部即将出版;3、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三部曲第一部即将出版;4、由思进策划,由罗敷撰写的《这么慢,那么美》获得佳绩,持续热销榜TOP10:http://url.cn/Zo2hpW;http://url.cn/Wj0O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