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花旗中国人面谈华尔街 |
(注意到,四、五年前的一篇旧作,近日被好些网站转发,那我也再贴上博客,和大家分享吧)
华尔街也认“老乡”(下)
文/陈思进
文/陈思进
多年前,花旗的投行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招人,那时花旗如日中天,我觉得机会非常不错,立刻申请,不久就得到了面谈的机会。安排我前去面谈的猎头名叫韩伍,电话里我们只简单的谈了几分钟。猎头们一天起码拨打百八十个电话,又要写电邮安排双方见面的时间、地点、人名,忙得恨不得连脚都伸上来帮忙。那晚我已经上床了,韩伍来电话,语气语调极为亲近,他说一看我履历上的名字便知我是中国人,并告知他是越南人,绘声绘色地向我详细介绍道:“我的头儿一看你的履历,就觉得你是非常有希望的候选人。你以前的经验符合他们的标准。而且你要去的那个组,头儿也是中国人,苏博士,技术水平相当高,去年升上去的。你们背景相似,都是从中国来的……”
那天,我怀着与韩伍相同的愿望去了花旗,第一轮面谈采用“Panel
Interview”的形式,也就是和几个人同时面谈,共三个组员,一个老美,一个印度人,还有一个中国人山姆。由于有一个老美在场,那个印度人比较“客气”,这一轮谈下来双方感觉都挺好,韩伍兴致更高了,立刻又安排了第二次面谈,见组长,也就是那位苏博士。去见苏博士的前一晚,韩伍又在我临睡前来电话,我好奇地问他是不是还在公司忙,他回答是,不忙不行啊。我们“同病相怜”互相安慰地聊了半小时,他说:“听苏博士讲,别的猎头给他送去一个老美,我们觉得你的希望还是最大,你的实力强过那个老美。”我自己也信心满满,花旗那个位置的业务领域是我熟悉的,而使用的技术更是我的强项。
第二次去花旗早到十五分钟,我在会客室坐等得不耐烦,伸出头去四下张望,见到了前一次那个叫山姆的组员,他正巧来到门口冲咖啡。看到熟悉的面孔又是同根同种,我自然地流露出一副热乎劲儿,刚跨出一步想同他套近乎.奇怪,没想到他看到我跟见了鬼似的,立刻慌里慌张地躲开了,简直莫名其妙!不过,那位苏博士组长倒还好,他浑身散发著书生气,跟我想像的差不多,我们谈得不错。
那晚我等着韩伍的电话,我估计他会安排第三次面谈,去见花旗的部门经理,可电话没有如期而至。第二天中午我正吃着午餐,听到电话铃声,我将一口还来不及下咽的饭吐在盘子里,急忙去接听,是韩伍!他开口便质问道:“我真搞不懂你们中国人,太奇怪了。明明你最适合那个位置,苏博士却说你不合适,我逼问了他半天,他说顾忌到如果手下再聘用一位中国人,有抱团儿的嫌疑。我的头儿听了之后气坏了,这算什么理由?好端端的一单生意弄丢了。”
我很失望,更无力回答他的问题。抱团儿工作是件好事,中国人为什么要自我心虚?我们中国人如果在外面都不帮自己人,特别在当下艰难时刻不“抱团儿取暖”,那指望谁来帮你呢?
这次华尔街的大裁员,更使得中国人大量流失,那电脑软件系统和衍生证券模型原先的三分天下,不久就将成为印度人和俄国人的地盘。
写于2011年初多伦多
(注:1、详见即将出版的《思进看世界》;2、迄今最畅销的跨国金融商战职场小说《心机》(正改编成影视《绝情华尔街》):http://url.cn/LTsimN;3、近著《投资的逻辑》:http://url.cn/ftb53e;4、由思进策划,由罗敷撰写的《这么慢,那么美》获得佳绩,进入热销榜TOP10:http://url.cn/Zo2hpW;http://url.cn/Wj0O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