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人为什么要崇洋媚外

(2015-10-24 21:41:32)
标签:

杂谈

马桶盖

中国

中国人

汉堡

    东方不败有些人为什么要崇洋媚外 战鹰

    有些人为什么要崇洋媚外?这是一个好问题。中国人十个里有五六个都有这毛病,一提中国产、中国货、中国人、中国事就摇头,就嗤之以鼻。怎么回事?为什么你们会对自己国家的事物如此反感?鄙人不才,今天就揭露一下你们这些崇洋媚外之人的嘴脸。


    一,极度自卑
 
     不不不,我指的不是你们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自卑,而是你们对自己本人的自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觉得离自己远的事物都是好东西,所谓“凡人贵远而贱近”,就是这个道理。相信我,中国是一个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有这种自卑情绪,但同时你又不愿意承认周围的人比你强,那你只好去玩命吹外国人,来打压身边的中国人了。
     
    二,没见过世面
 
     什么样的人会跑去日本买中国生产的马桶盖?没见过任何好东西的人!是,我们不能否认,像日本、美国、欧洲这些地方是有很多值得买的特产,但绝不包括类似于马桶盖消费级产品!中国家装市场里,不说别的,中国产的也好,外国产的也罢,马桶盖有的是吧?不行,月亮还是日本的圆,哪怕是从中国这头飞过去的。怀抱着“在中国卖的都是劣等品”的无知想法,却对国内市场上同样优秀的东西视而不见,何其愚蠢?国内有的是好东西,卖得也并不比国外贵,只是你没见过,也懒得去见。那好,活该你从日本背个大马桶盖回家!

    三,缺乏最基本的常识
 
     任何事物的好与坏都是有原因,有来由的。你看见国外某些方面,例如福利、教育、医疗更好,但你不知道高福利的欧洲税有多高。对,也许你在抱怨中国的税高,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中国花3500块能买到的手机,在欧洲大概要合到5000人民币。你在国内每个月工资扣掉的税,大概也就20%不到吧,欧洲最起码也得30%到40%。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大概你也不知道,你看到了美国牛奶、肉、汉堡很便宜,但你不知道美国的食品都是垄断公司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而一棵洋白菜卖的比整个汉堡套餐都贵得多。中国餐桌上的食物到现在为止还有得选,想吃肉就吃肉,想吃菜就吃菜,美国人的餐桌,呵呵,老实吃汉堡吧。
 
     可是在崇洋媚外者的眼睛里,外国的福利都是大风刮来的。这就是最基本的常识错误,也只是所有基本常识错误的一个而已。


    四,没有历史观
 
     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并不仅仅是我们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更因为我们有着一段令人自豪的历史——毕竟我们中国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但是,崇洋媚外者总归是不学无术的,他们不学历史的,所以无论自己的祖先有多么伟大,他们看到的就只是自己挣钱比外国人少。人们都说美国没有历史,所以整个民族都很轻浮。中国有历史,但不学历史的中国人自己把自己的根基和民族性全剪断了,比美国人更轻浮。

    五,奴性
 
     都说日本人有是狗,谁打赢他就听谁的。中国的崇洋媚外者也一样,不,应该说更严重。为什么这么说?西方列强100年前打赢过中国之后,崇洋媚外就扎根了,到三四十年代,中国完全就是西方傀儡,这就更严重了。可是,五六十年代中国不是没打赢过西方列强,可崇洋媚外的人就是看不到。要知道,日本人只要打赢西方一次,立刻就不听人家的了。中国这帮崇洋媚外的,就只盯着被人打败那一次。

    六,逆反心理
 
     新闻联播说中国好?一定是假的!你可别不信,这种现象的数量可能比上面五个加一块都多。咱也不知道国家是坑他了,是骗他了,只要官方说的,人家全不信。所以自然得出国内一锅粥,国外似天堂的结论。

     当然,上述六条都是崇洋媚外者自己个人的问题。但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时期也确实容易诞生出崇洋媚外思想。毕竟,我们刚刚脱去了封建的长袍马褂,穿上现代的西服风衣,而且多少有点脱的太狠。想想看,日本人、韩国人到了逢年过节,还会穿起传统服饰,中国却已经没有这种传统了,这无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重塑自己的民族信心,杜绝崇洋媚外思想,再一次让中国二字,屹立于世界中央。

(注:1、详见即将出版的《思进看世界》;2、迄今最畅销的跨国金融商战职场小说《心机》(正改编成影视《绝情华尔街》):http://url.cn/LTsimN;3、近著《投资的逻辑》:http://url.cn/ftb53e;4、由思进策划,由罗敷撰写的《这么慢,那么美》获得佳绩,进入热销榜TOP10:http://url.cn/Zo2hpWhttp://url.cn/Wj0OI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