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更要提防的是“恶意做多”
(2015-08-01 19:09:24)
云乡客
这几日股市的下跌,把“国家队”进场之后所营造出来的“大好形势”几乎“一杆清台”,说“几乎”是因为相较于
7月8日收盘的3507.19点比起来,只有“一步之遥”了。
由于世界性的股市波动,关于股市的话题自然就多。有些外国评论者对中国股民冷嘲热讽,并坦言只有经历过深刻教训,中国股民才会逐渐成熟。我对这类言论不以为然。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中肯的见解,譬如说通过市场可以增进知识。股市畅旺的时候,我们能够在茶楼饭馆听到各种各样的股市术语和走势分析,朋友圈里除了家长里短也不乏对股市的讨论,算得上是热火朝天。遇到股市下跌,我们又知道了有“恶意做空”这样的坏人,大家也可说是长了知识。
我记得最早接触到“空头”、“多头”这两个交易术语是念中学的时候,在小说“子夜”里读到的。那时年纪小,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所知的也就是一个大约的概念。后来有机会参与到股市买卖、远期外汇交易之中才认真补习了一番。
今天更想说一说的是,市场有没有“恶意做多”的行为?这个问题可能会惹来有识之士的讪笑,因为一般的看法,“做多”就是看好,看好就是大家发财,怎么会存在“恶意”的说法呢。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世界上各国经济危机之后的检讨,必定有这样的一个因素:泡沫。泡沫的形成有一个基本模式,那就是某个市场的资金回报率有吸引力,追逐高回报率的资金纷纷投入这个市场,资金的净流入又进一步推高对那个市场的期望值,由此催生一个大泡泡。这个大泡泡可能一直膨胀,直到爆破为止。
有经验的投资者绝对不会放弃每一个可能盈利的机会,所以对于任何“发展中”的市场都保持浓厚兴趣,不过,他们也会为形势一旦逆转预作筹谋,“做空”其实就是一道保险阀门。那么,买足了保险再投放到“多头”市场上的资金算不算“恶意做多”呢?当然不能算。
理论上,凭借“做多”的手段把泡沫尽量吹大,然后再把泡沫戳破,那才是“恶意做多”。那有没有人能够察觉“恶意做多”的行为呢?事实上是有的,所以不时有论者提醒投资者注意泡沫。但是,在市场蓬勃的时候,大多数人所关注的往往是产品价格的期望值不断增高,并不太在意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因此这类言论有意无意地就被边缘化了。
实际上,“恶意做多”有很多兄弟,譬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白手套排队炒楼党”等等。但凡涉及民生的“恶意做多”容易引起公愤,至于金融市场上的“恶意做多”却不容易判断,也没有人愿意轻易下那样的判断,以免自断财路。实际上,金融产品上“恶意做多”的危害性并不比“恶意做空”小,尤其是泡沫的涵盖范围越大,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更大。不过,由于上述的原因,评论界少有对于“恶意做多”的论述。
事实上,我们更要提防的是“恶意做多”。
(1、迄今最畅销的跨国金融商战职场小说《心机》(正在改编成电影《绝情华尔街》):http://url.cn/LTsimN;2、《投资的逻辑》:http://url.cn/ftb53e;3、由思进策划,由罗敷撰写的《这么慢,那么美》新鲜出炉:http://url.cn/Wj0OIp)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