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的发展

(2015-03-24 07:49:22)
标签:

杂谈

谷歌

人工智能

大脑

马斯克

     文/陈思进

    好莱坞超级大片“Transcendence”(《骇客》),讲述的是一位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威尔卡斯特,试图研发超越以往科技和永续生命的技术。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突破了技术奇异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创造出能够超越人脑的电脑,在不幸被暗杀后,将自己的意志上载到先前开发的量子电脑中,奇迹似地和电脑网路连结,以“电脑人”复活重生的科幻故事。

    如果把《超艳骇客》搬下大银幕来看,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人造大脑,旨在开发电脑软件和硬件,就像神经科学家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至少在理论上,通过创建一台电脑来实验人工智能的思想理念,以证明机器也能表现类似人类行为或智力,像人一样聪明,富有创意和自我意识。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完美精致的机器目前还尚未建成。不过,那也只是个时间问题。鉴于目前神经科学、计算机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家预计“电脑人”定会在本世纪内、甚至在2050年之前出现。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研究,早已蓬勃发展起来。现在Google(谷歌)、Facebook(脸书)、微软和苹果这些电脑巨头们,在这人工智能的新时代,纷纷投入巨资,踏着巨浪,毅然决然追逐着这股浪潮——在无需人工帮助的情况下,使电脑识别语音、视觉、图像、翻译等功能……

    而走在风头浪尖最前沿的,要数谷歌公司了。之前,谷歌的一个地图绘制小组,每天早上盯着电脑屏幕,花费一天又一天,做着在互联网上最乏味的工作:审议街头照片的每一个片段,一遍一遍问着自己相同的问题:“我在看地址吗?或者没有。”于是点击,是;又点击,不是;再点击,是(作为地图绘制人员,了解每栋建筑物的确切地址,是谷歌建立地图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弄清楚由谷歌巡回街景车所拍摄的一组门牌数字、一个涂鸦标签、一个电话号码等信息,来确定哪些是合法的地址,这种工作即繁琐又枯燥,对谷歌员工来说并不轻松。然而几个月前,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因为“智能机器”通过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处理着这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解决了谷歌员工不堪的痛苦。现在不到一小时,谷歌便可以在法国获得所有的街景和信息。 

    其实早在2011年,谷歌内部就已经开发人工智能了,实验组的代号为“登月”,由斯坦福大学的安德鲁吴(Andrew Ng,美国华裔,目前被中国搜索引擎百度挖角)加入,进行实验与深度研究。大约一年后,谷歌的语音识别错误率惊人的减少了25%。不久,谷歌拼命在全球“抢夺”人工智能专家。去年,谷歌聘请了杰夫欣顿(Geoff Hinton)——世界上最有才能的人工智能专家。今年一月份,谷歌又花费4亿美元,进一步投入人工智能的项目开发。 
    
    微软也不甘示弱挑战谷歌,开发了人工智能项目“Adam(亚当)”,目的是更紧密地模仿大脑的工作原理,建立“神经”网络系统,至少在某些方面,犹如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通常来说,这些“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因此“亚当”技术的使用被称为 Asynchrony(异步)。

    随着电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部分相互交换信息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但“异步”技术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即把系统拆分成可相互独立运行的个体,并分享计算结果,尔后合并成一个整体,便可很好地与智能手机、做工精良的笔记本电脑跨越不同的计算机芯片,成功的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运行(以神经网络做系统)。
但谷歌把玩大型异步系统都好几年了。为了超过古歌,微软利用威斯康星大学开发的“HOGWILD”技术,使每个处理器在一台机器上的工作更加独立,数据碰撞的几率更低,运行速度更快捷。 

    而今年三月,企业家、发明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加入脸书,进入脸书投资的人工智能“Vicarious”,试图建立“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计算机——除了不吃饭、不睡觉,可复制大脑新皮层,被称之为递归皮层网络”。

    然而,马斯克却警告:“我们需要超级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就像好莱坞电影“Terminator”(《终结者》),将会出现可怕的后果!

    不过,就像互联网将(或已经)改变人类生活一样,人工智能也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不可阻挡的!

(注:1、迄今最精彩跨国金融商战职场小说《心机》:http://url.cn/LTsimN;2、《投资的逻辑》即将出版;3、由我策划,由罗敷撰写的《北欧人为何那么幸福》(暂名)即将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