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价格弹性之应用—— 经济学101(四)
(2013-12-15 20:49:46)
标签:
学问消费者是什么关注健康万美元财经 |
经济学中的需求定律告诉我们,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就会上升。而“需求的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一般是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需求量大幅响应价格的变化,那么这一商品的需求便被认为是弹性的,如果需求量应对价格仅稍有变化,那这种商品的需求便被认为是无弹性的。
然而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需求,是否具有弹性或无弹性呢?
因为任何商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喜好,而“需求的价格弹性”则取决于许多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个人欲望的发展。根据经验,我们可以摆出一些关于决定“需求的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则。
生活必需品往往具有非弹性需求,而奢侈品则具有弹性的需求。比如当看医生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并不会显著地改变他们去看医生的次数,只可能不经常去罢了;与此相反,当游艇的价格上升时,游艇的需求量会大幅下跌。因为大多数人会意识到医生门诊的必要性,以及游艇作为奢侈品的非必要性。
其实,无论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商品的内在属性,仅仅是买家的喜好而已。对于一个狂热的游艇爱好者来说,他可能很少关注健康,游艇反倒可能是他的非弹性需求,看医生却是他奢侈的弹性需求。
在任何市场,需求弹性取决于我们如何借鉴市场的边界。狭义的市场比广义的市场往往具有更多的弹性需求,因为它更容易找到与狭义商品相近的替代品。例如,粮食是非弹性需求商品,因为它没有替代品。而冰淇淋只是一种狭窄的、具有弹性需求的食品,因为它很容易用其他甜点来替代冰淇淋;而香草冰淇淋的范畴就更狭窄了,具有更弹性的需求,因为其他口味的冰淇淋能近乎完美地替代香草。
那么在现实中,企业是如何应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定价的呢?
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什么样的定价,能为他们的产品带来最大的利润?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提高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往往会具有降低销售、促使消费者去寻求替代品,或产生根本就不消费的结果。对每一个产品来说,关键是要找到在实现利润率和销售量之间的理想折中点。
几年前,在美国的里斯堡和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之间,私人收费公路的开发人员,就试图想辨别这一具有魔法的折中点。他们原本预计,这条14英里的高速可收取2美元的单程费,同时从附近非常拥挤的7号公路,每天吸引平均34000人次。但结果却非常沮丧,他们发现,花费3.5亿美元建立的14英里的“绿色通道”,大约只有预期三分之一的车辆愿意支付2美元,为每天上下班节省20分钟……
无奈之下,他们降低收费至1美元,这才接近原来预期的车流量。尽管公司赔钱了,但降价之后的1美元,显然就是那个折中点。
当他们把价格重新定为1.75美元时,平均每天收益是14875美元,并且在高峰时段道路依然很通畅,必须进一步降低过路费,公司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收益。
第二年春天,他们下调价格45%,三个月后车流量增加了200%。他们设想,如果再次应用相同的比例,把收费再降低25%,日车流量可达38000人次,收入可达29000美元。
可问题是,同样的比例通常不适用于每一个价格点,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的定价是如此的棘手。于是经济学家横跨整个全美,对1170人进行了一项精心的市场测试,要求受访者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权衡最多愿意支付多少公路费和较少的通勤时间。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面对高昂的公路费,人们要么寻找可以避开高峰时段的工作,或把家搬到离公司较近的地方,或索性放弃开车乘坐公共交通。与此相反,那些距离公司相当远的开车者,对交通拥堵的状况反而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并愿意支付20%的时薪,为每天上下班节省一小时。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最后推算得出:“绿色通道”原来的公路费定价过高,只有时薪30美元(年薪约6万美元)的开车者愿意支付2美元,为每天上下班节省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