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结构性理财产品:超级收益还是超级噱头?
(2013-08-09 18:36:32)
标签:
对此个股噱头高达同时 |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6月份“钱荒”时期,中资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飙升曾引发关注。不过,中资行理财产品6%左右的所谓高收益,与外资行的结构性产品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同花顺iFind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52款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或超过10%,其中最高的甚至高达30%,且这52款产品全部由外资行发行。
“因为预期收益率写的高才会吸引客人”,汇丰银行一位理财顾问直言,“我们的产品从2007年开始基本都能达到5%~8%的收益率,也不排除更高的收益率,比如我们还有12%的收益率产品,但我们不能给你承诺,能承诺的只有在保本比例上。”
“如果承诺达到10%或12%的收益率,大家还会到银行存钱吗?”这位理财顾问这样反问记者。
具有多年华尔街投行工作经验的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顾问陈思进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理财产品收益率能达到8%就非常不错了,且只是预期没有保证,平均收益基本在5%到6%,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是一揽子投资,如股市、债市、地产、债券等。
在某大型外资行工作多年一位理财客户经理都也向记者透漏,她在外资行的几年中,理财产品收益基本在6%~8%左右,银行标注超高收益无非是吸引客户。而那些将收益率标注到15%甚至30%的高收益产品,自然风险高。“我们总不可能给你既保本又要高收益吧?而要获得收益要看具体的理财产品设计。”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多位理财顾问给出的一致回答。
据了解,外资行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外汇产品、保本结构性产品、非保本境外投资理财产品。因结构型理财产品大多保本,并有高预期收益牌子,因此成为众多中国投资者“宠儿”。
何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理财师给出了多款产品的样本,其中涉及挂钩标的、区间函数、大盘涨幅、国债收益等专业词汇,而这些名词很多也出现在结构理财产品的公开资料介绍中。
这些结构产品基本都能保本,同时基本又有一定收益。“如果要给投资者保本又要给收益,你们外资行赚什么?”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问题,渣打银行理财顾问笑而不答,只是表示不用担心。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将顾客与银行的关系类比为赌博,以前只是简单赌输赢,赌股票的涨和跌,慢慢地变成了一定时间内的涨跌,到了后来赌法更加复杂,赌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涨和跌,也包括涨跌幅度的大小。
以渣打银行的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例,银行为挂钩标的港股的个股股票设立了涨幅区间,如果超过此空间,那么到期收益率就要缩水一大半,如果没有超过,投资者将获得全部的收益。对此,该行的一位理财顾问表示,我们当然经过计算了,银行当然是稳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