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货币宽松最终将与通缩形影不离
(2013-04-13 20:31:17)
标签:
陈思进金融商战心机雪城小玲 |
文/陈思进
4月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亚特兰大联储金融市场会议上,暗示虽然美国经济明显好于4年前,但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因此将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超额准备金利率,是美联储最终退出宽松政策将采用的“主要工具”。伯南克的话音刚落,美元指数急速下挫,金价小幅震荡上行。
其实,伯南克暗示的美国经济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针对的是就业问题还尚未真正的改善,官方公布失业率依然维持在7.7%。而本来以为货币越宽松,企业就越肯花钱,从而降低失业率。但实际上却是越来越多的人根本就不找工作,早已不在失业率的统计范围之内,成了永久失业者。使得实际失业率更高!
其实,美联储所释放的流动性,仅仅推动了股市屡创新高。当前众多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显示现金水平维持高位,盈利也在平稳增长,这些漂亮的数据大大提振了人们的信心,认为经济衰退已经过去。
但是很多企业的所谓盈利上涨,并非是经济好转所带来的。首先,那是以大规模裁员和降低员工酬薪等这些降低成本的手段来实现的,因为美国企业的成本中,人力成本是大头;其次,是大量的现金持有。恰恰是因为美国企业担心经济不景气,不愿做新的投资,报表上的数字自然会很漂亮。这两点,是所谓盈利上涨的最主要的内因。
更由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目前欧、美各国就业、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都没有真正恢复。近两三年来政府使出浑身解数的救市策略——进一步放松信贷,其实是把泡沫越吹越大。
比如 前不久,日本自民党领袖安倍晋三表示,将实行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希望日本央行将利率设在零或零以下。而美联储为了筹集资金和人为压降低利率,其资产负债表已扩大到超过三万亿美元!欧洲央行也开始无上限量化。可事实证明,低利率和不断地QE最终恰恰会激发通缩,长久的低利率最终将与通缩“形影不离”,就像日本那样。
以为低利率和宽松会降低储蓄,逼出百姓的储蓄来消费。其实货币越宽松,百姓知道经济不稳定,就越担忧工作的稳定性,也就更加地不愿意消费,未雨绸缪的结果反而刺激储蓄增长。于是,企业业绩随着销售减少而下滑,随即进入通缩循环。
这种全球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救市努力,以及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种力度的政府干预实际上是托住股票市场的根源。也难怪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疑问越来越大:这样的股市繁荣能持续多久?对于金价来说,这一年来的上下起伏、甚至上蹿下跳的状况将持续延续,就如我在去年底预测的,今年国际金价将会在每盎司1550美元到1750美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