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懂货币》
文/四月五月(美国哲学博士)
柏拉图认为我们存在的物理世界之外,有一个抽象形式的王国,和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完全分离的。
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式”:人,山,和颜色的形式;货币,财富,和价值的形式,等等。“形式”现在对我们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黑狗,藏獒,牧羊犬都是狗,这些动物后面有一抽象概念叫“狗”,不是指具体的某个狗,而是可以概括在“狗”这个概念里面的所有动物。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实质就是事物的抽象概念,具体形象不过是复制抽象的影子,对抽象的写照。这些理论反映了一些事物的本质,但是说抽象的概念超越时空和时间却是不能令人理解。
价值和货币都是抽象概念,两者中间又有一定关系。因此看来,抽象概念不但属于我们这个世界,而且与我们联系很密切。
货币是用来表达抽象化了的价值。从实物货币转换到金属货币,又由此转换为信用货币的历史就是货币抽象化的历史。按照作者的思路,实物货币不方便,不好计算,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样的货币只能被抛去。金属货币是对黄金或白银的信用,可以由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政府保证一定数量的纸币总能换回贵金属。如果政府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调节,刺激经济,不能再保证纸币对黄金的兑现,货币就变成信用货币,不再由贵重金属来支持,而是把信用完全归于政府。
本书就这样用通俗的语言和易懂的故事把货币、价值、及金本位等等貌似高深的理论解释得清清楚楚。
由于贵金属产量低,代表价值,又方便,历来都是各国争夺的热物。一个国家的财富可以随着白银和黄金的流通而流失。掌握了贵金属就等于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百年前,富裕、自给自足的清朝就在一船船鸦片进来,一船船茶叶、丝绸和陶瓷出去,一船船白银进来,一船船黄金出去中沉睡。
被中国的茶叶,丝绸,和陶瓷提高了生活和精神层次的英国人是怎样一跃坐上霸主地位的?英国囤积了足够的黄金后,废除了白银,采取金本位。英镑就是黄金,在世界范围内通用,因此英镑就变成了世界货币。又因只能是本土的银行发行,英国就变成了世界的“中央银行”,享受世界货币带来的一切利益,从此走上称霸世界的征途。
英镑和黄金互相依赖,可稳住江山?不幸的是,英国的黄金储备是一定的,工业革命中的商品生产增长幅度大,百年后英镑开始动摇。
接着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美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二黄金储备的美国取代了英国坐上世界经济的第一把交椅,通过签署协议,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可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兑换黄金。美国从全球对黄金的崇拜和美元的信用中受益,黄金为美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利益。
难道贵重金属可以是灾难的根源,也可以是强盛的保证?
抽象概念是存在的,也与我们联系紧密;只是抽象概念并非实际存在,是我们思想中的产物,是我们在一个时间内,同时思想几件事情的结果。白银和黄金稀有,颜色独特,可以做成器皿和装饰品,所以在人类的思想活动里代表价值,与闪闪发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美轮美奂联系着,失去它,就黯然无光,家徒四壁,所以受人们喜爱,各国都有储备。
可是当黄金储备不能与经济的发展同步的时候,货币不能再和黄金联系起来。各国央行开始抛售黄金的时候,黄金的价值就被贬低。
同样,古董,名画,房子,石油,郁金香都曾经代表着价值被人们所崇拜,也使人们产生贪婪,泡沫就是由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吹起来的。
读《看懂货币》,学到价值的学问,是一喜。
(《看懂货币》即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