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楷体美国证券交易所破窗理论纽约证券交易所陈思进财经 |
恐怖袭击当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都处于关闭状态,当9月17日股市重开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下跌了7.1%至8920点,一周下跌了14.3%,创有史以来单周最大的跌幅,一周市值蒸发1.2万亿美元。
在美国本土,单恐怖袭击本身就造成40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恐怖袭击之后的一星期,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的股价一路暴跌,多家航空公司面临破产倒闭,从2001年9月15日至2002年3月30日,因为“9·11”直接或间接的大规模裁员潮,使近13万名员工失去了工作,航空业两个月内大裁38%的雇员,酒店和汽车旅馆业裁员23%。为协助航空业,联邦政府提供了一揽子援助计划,其中包括1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以及50亿美元的短期援助,等等。
纽约市当然是重灾区,灾难后的一个月就失去将近43万份工作岗位,仅三个月的薪资损失就超过28亿美元,主要都集中在纽约市的出口板块,纽约市的GDP总值3个月下降了273亿美元。联邦政府为此提供了112亿美元的即时援助,纽约市政府在2001年9月至2002年年初,共投入105亿美元发展基础设施,以提供工作机会。
而位于曼哈顿下城靠近世贸中心的小企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约有18000个小企业被摧毁。小企业管理局给受灾的小型企业提供了贷款援助,联邦政府也给小型企业提供了社区发展补助金和经济伤害及灾害贷款。
“9·11”恐怖袭击也直接导致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和其它国土安全领域的巨大开支;特别是“9·11”袭击被视为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间接理由。据统计,这两场战争的各种费用到目前为止,已经耗去超过5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9·11”袭击对美国可说是元气大伤,美国现在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债务和失业率,这都与“9·11”事件有着直接的关联。首先,美国的债务就是从那时开始成倍增长的;其次,虽然美国政府反复出手“救市”,经济越不好,政府就越救市,到最后该出的招都出了,只能不断撒钱,而钱又去不了该去的地方--实体制造业,那些钱只能在股市、房市、金市中“流动”,不断推高股市、房市、金市,却不能降低失业率,最后,使得股市早就不是什么晴雨表了!
尽管美国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联储调动了一切可利用的货币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全面复苏!结果却刺激出了房地产的巨大泡沫,从而导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和随后而至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不可自拨的泥潭。
这些都充分表明了,那种所谓“战争和灾害能带动GDP”的说法,是个非常错误和危险的误区!
“战争和灾害能带动GDP”的说法源自所谓的“破窗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出现在法国19世纪,在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的书里,他假设有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店老板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因为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出商机,而玻璃生产商拿到钱之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于是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
“破窗理论”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而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因此,把所有灾难都视为一次增长的机会。
但是“9·11”所带来的灾难,恰恰证明了“破窗理论”的不靠谱。损失就是损失,巨大的损失就是巨大的,无论是“9·11”本身造成的损失,还是开战之后造成的损失,都已经使得欧美直接间接地陷入危机,已经和日本一样“失去了十年”,也可能会和日本一样将再“失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