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闯荡激情人生——读《闯荡北美》有感
(2012-04-15 07:30:47)
标签:
加拿大激情人生华尔街无往而不利自学英语陈思进情感 |
一位新世纪闯荡北美的奋斗者,一位风雨同舟、携手并进的妻子,他们带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带着谋求发展的美好梦想,奋进拼搏、勇往直前,历经生命中无数次风云变幻,在异国他乡开创一番新天地;他们在生活中甘苦与共、相互支撑,正是这份爱的力量,融进了他们的事业里,在艰苦的跋涉中,他们肩并肩搏击风雨,无往而不利,在北美闯荡出一段精彩纷呈的激情人生。
最近阅读了加拿大籍华裔作家陈思进、小玲夫妇的纪实文学作品《闯荡北美》,内心涌现出一份欣喜和感动。也许是久未见到如此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励志作品的缘故,得之若宝,留给了我太多的思索空间。这是一本融个人奋斗、人生经验、生活情趣描绘于一体,充满着乐观向上、智慧策略、温馨甜蜜,给人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的佳作。作者用质朴真挚的语言,描绘出一一幅幅动人的北美生活画卷。他们从踏上北美大陆开始,通过对其生活经历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内心剖析,生动的情节刻画,真实再现了这对无依无傍的中国大陆青年,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竞争压力异常激烈的北美社会,宁可放弃在中国的安逸富足的生活,甘愿在美国从清贫的留学生生活起步,一起共同克服重重困境,自强不息、勤奋踏实、锐意进取,终将出类拔萃胜出,平稳立足于美国主流社会精英阶层。
在作者夫妇闯荡北美的岁月里,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他们的为人、性格,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的身体力行,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陈思进在“闯荡北美,追求什么?”一文中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虽然走出国门后,前所未见的环境,纷至沓来的新的信息,常常突破我的文化视野和心理空间,使我不自觉地超越这个层次,但不是核心的。核心的转换需要过程。十来年的奋斗,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已可以立足,上述(既定)目标已基本达到。(但)一个疑问冒了出来,在我心中盘旋:我的目标仅止于此吗?……经过9.11事件,当我在中国人所说的“阎王殿”的大门口晃悠了一下而没有进去,又站立在蓝天白云下的碧绿的草地上时,我忽然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一个哲学命题在我脑海中升腾而起:‘活着究竟为什么,又应该怎样活着?’”。正是作者这种不安于现状的忧患意识激发出坚定的人生信念, 世界才会向这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然而,要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甘于沉寂,一切从零开始。陈思进放弃了上海舒适安逸的生活,宁可在美国住简陋的地下室,靠白天黑夜做几份工作来交纳学费,成为克里夫兰中国学生中的第一位“勤工俭学者”。这是陈思进最为艰难的创业时期,打工的道路历尽辛苦。值得他欣慰的是,他那位贤惠能干的妻子,同样也放弃了国内风光无限的职位晋升,心甘情愿来到丈夫身边,用她柔弱的肩膀与他共同扛起生活的重担。有这样一个场景特别令人难忘:小玲从国内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到美国,回到陈思进租住的地下室。面对空荡荡的家还未缓过神来,陈思进马上就要去餐馆上夜班。小玲打开饼干盒子,望着那些可作为晚餐的黑乎乎的饼干,这是他们在上海根本不会去碰的低劣食品,她才明白思进一个人过得是怎样的日子。虽然她的内心百感交集,仍然故作轻松,丝毫不想给他增添任何心理负担。尽管他们在上海设计好的浪漫重逢,被无情的现实冲洗的干干净净,但陈思进看到小玲那理解的眼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小玲在“钱”这篇文章里,这样叙述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转眼间,我们便面临家徙四壁,从零开始的闯荡生活,难怪思进在我拿到签证后,苦苦相劝让我在国内多待一阵子。他知道未来几年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样的日子。他即要读书,又要打两份工,为的是不想让我过早地承担那份辛苦。看来我算是来得及时。毕竟出国留学,闯荡北美是我们共同做的决定,我一定要尽可能快的去打工,以减轻他的负担,让他顺顺当当的读完硕士学位。这是外公外婆的期望,也是我俩共同的心愿。……”字里行间,一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妻子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么对于她来美国仅三天,连时差都尚未倒过来,就急着去打工赚钱以维持生计的举动,无不令人由衷地敬佩。至于后来陈思进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弃安图进重返“勇者的角斗场”――美国纽约,在冷酷的华尔街上奋力前行,“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跻身美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精英行列,小玲功不可没。
在作者夫妇携手闯荡北美的激情岁月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事业兴旺,完全得益于夫妻之间风雨同舟的艰苦跋涉,其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是幸福家庭至关重要的因素。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但真正做到同船百年,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并非易事。夫妻间跻身到同一个屋檐下,其实就是上同一条人生婚姻的航船。这条船不大,只能荷载两个人的重量,容不得多一个人挤上去;这条船也不甚坚固,它经受不住汹涌的惊涛骇浪。这条船经过长时间航行,惟有四只臂膀形成合力才能到岸。从婚姻的起点到终点的航行,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旅程,经过无法预期的磨难与困苦。于是有的夫妻使这条船在中途搁浅,双双落水,两败俱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常常能看到一些夫妻,“同甘不能共苦”或“共苦不能同甘”,虽然构成夫妻反目的缘由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没有历经风雨同舟的人生旅程,飘摇的情感才会显得如此脆弱,难道一纸婚姻真的薄如纸吗?但在作者夫妇身上,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终究会全心全意地共同把这条船从起点一直驶向终点。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伴侣,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了高攀就不要强求平等,追求了爱情,就甘于从头奋斗。尽管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许常常波涛汹涌,潮起潮落,然而有了一个人与你共同分担一切,就会使生活变的从容。
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不甘平庸的人,当他发现现状离愿景太远,他能够做的就是化差距为前进的动力,在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生活中若剥去理想、梦想和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陈思进和小玲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当他们把满腔热情倾注到学业上或事业中,那种与身俱来的执著和坚韧,那永不言败的豪情壮志,都促使他们活出了最精彩的激情人生。
陈思进是一位善于思考、方向明确,从未停止过挖掘自身潜能的人。他从来都能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为其不间断地谋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尤其欣赏陈思进在“展望未来”一文中关于“成功”所归纳的六大原则:“一是目标导向;二是价值导向;三是计划导向;四是忘记过去;五是甘于沉淀;六是大胆尝试。”他在父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力量感召下,放弃了在加拿大舒适稳定的悠闲生活,与小玲一起又“杀”回美国再创新业。他说道:“父亲还尚且到处奔波,我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于是,他们夫妻俩在美国共同经历了“9.11”的洗礼,在冷酷的华尔街上,曾经一度再次饱受失学和失业的煎熬,虽然徘徊在进退之间,但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目标一致选择了“进”。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一片裁员声中,以最快的速度两个月零四天,找到了新工作;而她“为了甩掉陪读的帽子,不再成为思进的影子”,为此埋头苦读,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以四门功课全A,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她说:“我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只要肯播种,就会有收获。”(选自《自学英语》一文)
至此,我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我的一位同事,有着20几年工龄,有大学本科文凭,有专业技术职称,有工作经验,但是在行业竞聘上岗时却被淘汰了,原因是经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迁,他想去的那个岗位,已经不能适应其工作需求,换言之该岗位已有更合适的人选。而其它岗位他不屑一顾,因此只能赋闲待岗,无所事事,每月仅领取一点点生活费过日子。于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变成了每日的哀叹:自己老了,象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看着他的处境,我的心中是异常沉重的。曾几何时,我也觉得迷茫,也觉得无助,面对时光的飞逝,面对世事的纷纭,面对壮志的难酬,“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常感叹人世之多变。然而我也明白,若迷失了自己,也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人活得累一点,苦一点并不是问题,但一个人活着没有劲就大有问题了。如果一个人只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人生失意、压抑的时刻,轻易就放弃了努力和希望,没有了一生的追求,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又有何滋味?读了《闯荡北美》后,我深有感触:人生,其实是一个存在的过程,是一个不以生为殆,不以死为终的过程。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来支撑,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常相伴。
(《闯荡北美》由中国出版集团07年2月出版,转眼5年过去了,温故而知新,转贴网友玉香大作,和大家分享)
前一篇:《泰坦尼克》周年随想
后一篇:特立独行的“总统之子”小肯尼迪